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3198378
积极关注和维护青少年心理权益(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10期
积极关注和维护青少年心理权益,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探讨了青少年心理权益的基本内涵,从关注心理权益的角度反思当今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维护青少年心理权益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心理发展,心理权益,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和维护青少年心理权益,是现代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权益,在辞书中的解释是“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所谓青少年的心理权益,是指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发展必须享有的以及成人社会必须予以尊重的权利。从人权的角度讲,心理权益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青少年心理权益,是最容易被社会所忽视的基本权益。

    一、“心灵的呼唤”: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权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伯格(L.Eisenberg)说:“一旦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证之后,心理卫生在决定人们生活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波兰著名心理学家伊达库尔茨(IdaKurcz)曾经说过:“在发展中国家里,当人们的衣食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就会更关心心理上的需求,更关心个人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人们已经认识到“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人们还将认识到:人类的一切财富、智慧、幸福、成就都来源于人的心理健康。现代社会需要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心理真正成熟的“心理人”。

    1959年,联合国曾颁布《儿童基本权益宣言》,着重于儿童生活与营养的需要。由于心理需要的满足对儿童认知、情绪及社会发展有极大影响,国际心理学会认为儿童心理权益有加强的必要,遂于1979年国际儿童节提出《儿童基本心理权益宣言》,借以唤起公众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注意。宣言全文如下:

    1. 个人身份权益:有姓名的权利。不论性别、宗教、政治或种族,都有被接纳和发挥个人价值的权益。

    2. 心理安全权益:从父母或其他成人获取生理和心理上照顾与维护的权益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