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3198304
在教育中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12期
在教育中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这句话给我这个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启发。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想,我们教育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心灵”。而在教育中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会带给我们很多新的思考以及更多新的方法。

    什么是心理辅导的眼光呢?心理辅导的眼光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预测的眼光去看待事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解决问题。

    何谓“发展的眼光、科学的眼光、预测的眼光”呢?就拿我们服务的对象学生举例:一提到我们的学生有什么问题,我们就会冒出一连串的词语诸如:自我中心、抗挫折能力低、青春期、同伴影响等,乍一看来,似乎问题太多,让人无从下手。其实,如果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我们就能掌握一些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比如,对于人一生发展各个阶段面临的危机,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就有下面的研究:

    如果我们拥有这些知识,就会对学生的某些问题一目了然,比如青春期的孩子(12~18岁)心理发展的危机主要是同一和混乱,即自我统合和角色混乱,具体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对先前自我、心理特征、社会期望、以往经验、现实环境以及未来希望感到困惑,通俗一点说他焦虑的问题不外乎下面6个:“我身体有何特征?我现在想要什么?父母如何期望我?以往成败经验如何?现在有何问题?希望将来怎样?”作为教师,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看待学生的问题时就会具有科学性、预测性和发展性。

    什么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呢?我们用残酷杀害同学、引起全国上下一片震惊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的个案作例子。马加爵被公安局逮捕后与警察有一段对话,如果用心理辅导的眼光分析这段看似普通的对话,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加爵思想上的一些问题:

    民警:你为什么杀人?

    马加爵:我觉得我太失败了。

    民警: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失败?

    马加爵: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

    民警: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马加爵:他们老是在背后说我。

    民警: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马加爵:他们都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 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 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

    民警: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你?

    马加爵: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穷。

    “他们都看不起我”、“他们老是在背后说我”、“别人都在嘲笑我”……我们从马加爵的话语中看到他有这样一些绝对化的观念:1.所有人都要瞧得起我;2.别人绝不能在背后说我。另外,他认为别人说他是因为他比较穷,从这个不正确的归因方式上我们可以看到马加爵有这样的价值观——穷,别人就看不起。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一切烦恼的根源来自他的绝对化观念,并提出一套针对这些观念而创设的心理治疗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其实,在我们教的学生中有这样绝对化观念的人数不少,那么,我们教的学生中有没有未来的马加爵?我们不能确定。我在想,在马加爵成长的历程中,透露出这样的绝对化观念和价值观的时候,家人和老师如果能用心理辅导的眼光去看待成长中的他,并给以适当的引导,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一个违反纪律的学生,用心理辅导的眼光来看,他的某些问题可能不算问题,而成绩优秀、守纪律、不给老师添麻烦的学生的问题有的却很严重。比如人格上有问题,过于离群索居或认知上有严重偏离。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透过学生的一些表面的语言和行为看到问题的本质,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什么是相应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措施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警察和马加爵的对话,很近似于有的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与学生的对话。比如,如果一个学生打架后,一般的师生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老师:你为什么打人?

    学生:他们嘲笑我。

    老师:他们为什么嘲笑你?

    学生:我不晓得。

    老师:笑一下,你就要打人?

    这种“训斥”的教育方式,有些教师经常用,但效果并不大,至少对学生的成长帮助不大。

    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效果会怎么样呢?

    老师:你为什么打人?

    学生:他们嘲笑我。

    老师:他们嘲笑你时,你很气愤、很难过是吧?

    学生:……

    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首先关注到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感到被理解、被接纳,情绪从愤怒转向感动,此时再进行教育就非常有效了。

    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只是一种抽象和概括的说法,一切教育工作的最终指向是人心灵的成长,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实际上是给我们一个新的思考的角度和方向。

    怎样才能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呢?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相当重要,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心理不健康将使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破坏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育家认为,一个不能自制、严重抑郁、极度偏见、凶恶刻薄、惯性谩骂学生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等同于肺结核或其他危险性传染病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威胁。所以,学习和了解相关心理学知识,除了用于工作以外,更要用于自身心理的调节。

    其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自己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我们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且将学生的每一次所谓“挫败”都看作是一次成长。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 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更提示我们要去肯定和欣赏每一个学生。

    再次,增强危机预警的意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每天和学生打交道,有很多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比如,一个学生被心理辅导教师发现经常有割腕自残现象,班主任得知后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个学生经常用白布包裹手腕,他一直误认为是因为经常运动而受伤。这位班主任通过此事增强了一份心理危机预警意识,明白了如何推测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危机,怎样对学生实行危机干预,这就培养了一种心理辅导的眼光。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情形来识别学生是否面临心理危机,从而进行干预:

    1.情绪的改变: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虑不安,无故哭泣。

    2.行为的变化:饮食、睡眠出现反常,个人卫生习惯变坏等。

    3.学习兴趣下降:上课无故缺席,常迟到或早退,成绩陡然下降。

    4.丢弃或损坏个人平时十分喜爱的物品。

    5.自杀意图的流露:如谈论自己的死或与死有关的问题,或写下遗嘱之类的东西。

    最后,我们要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训练自己拥有心理辅导的眼光。比如处理学生的偶发事件时,要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件。因为,学生在有情绪的情况下,是听不进任何道理的,只有情绪平静下来,学生才能恢复思考分析能力,才能获得成长。

    做与心灵有关的事业 ,关注与心灵有关的学问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培养一种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并根据这种指导思想去引导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电邮:Chenyang_ping@yahoo.com.cn)

    编辑/于 洪, 百拇医药(陈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