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3期
编号:13198192
一例通过培养学生良好“自我感”提高《科学》课教学效果的实施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3期
一例通过培养学生良好“自我感”提高《科学》课教学效果的实施研究

     2006年9月,我接受了一门新的学科的教学工作——预备年级的《科学》。这门学科包含的知识面很广,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性的知识都已经涵盖在里面了。尽管是一些基础知识,但我意识到这些内容会影响学生们对好几门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求学态度。

    2006学年度的第一学期,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科学》课的知识收集和实验准备等一些常规备课工作上,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正确地掌握了科学知识。因此,一学期的《科学》课上下来,我像忙碌而辛劳的主科老师一样,感受不到学生的聪明可爱,而是经常自己唉声叹气,摇头叹息。寒假中,抽空翻阅了一些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又去听了一些心理专家的专题讲座,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上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时,“自我感”这样一个概念深深地烙进了我的脑海。近年来,上海教育界有关专业人员在努力强调一个基本观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自我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就是人心所认为的人”。我脑中逐渐明晰了一个想法——从提高学生的“自我感”入手,实施一项研究。

    2006学年度的第二个学期开始之前,通过一定的构思和调整,我根据自己的初衷明确地确立了一个新的科研课题——《培养良好“自我感”对提高日常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上海东升中学初中预备年级4个平行班。

    实验班:预备3班。

    对照班:预备1班、2班、3班。

    预备年级总共4个班级,由于3班的一些特殊情况,因此,在第一学期没有像其他班级那样有固定的班主任,班级的纪律、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各方面相对其他三个班级来说要落后一些。众多任课教师对这个班级的评价也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因此,我个人认为在这个班级中进行实践研究,科研效果和实际意义更加容易显现。

    研究过程

    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的第一堂课,我充满信心地为3班准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期总结和开课动员。

    “周老师和大家合作的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很想让你们了解你们自己在上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带给周老师的感受。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一学期来的配合,使周老师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地完成。其次,我很想告诉大家,周老师有个惊人的发现。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上学期的科学课:因为配合主科老师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我们的科学课作了很大的调整,上学期总共有6节课为我们的语、数、外作了牺牲。其他班级也有类似情况,但是相对来说稍微好一些。可是,大家知道吗?学期临近结束时,周老师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教学进度还是考核成绩,你们班都跟上了其他班级,还有很多同学如余××、陈××、张××、谢××、陈××等都超过了其他班级的好同学,在整个年级中居前几位;还有一些平时表现不是很突出的,如田××、时××、邓××也考出了相当的水平,达到了80分以上。你们班的平均分也略高于1班和4班,排名第二!大家看,这就是周老师上报到教导处的成绩统计。大家想想,这些说明了什么呢?”(当然,这里我事先作了刻意的准备,进行了一些善意的“隐瞒”。)

    讲到了这里,我停顿了片刻,允许他们为此而讨论、质疑、惊喜……学生们在片刻的寂静之后,从教室的不同角落传来了若有若无的质疑:“我们班的成绩比其他班级好?”“我们班不是最后一名?”“我没有听错吧?让我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是我们聪明?” ……

    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是那么的不肯定、那么的不自信。看他们还在怀疑和犹豫,我尽量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去扶植他们的自信:“是的,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和了解,周老师肯定你们是一群很有潜力的学生!你们觉得呢?”瞬间,下面像炸开了锅似的,还有几位学生高兴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相互打招呼,相互微笑,仿佛在说:“听到了吧,周老师也觉得我们是不错的、很棒的……”

    我微笑着,用充满欣赏的眼神注视着他们,允许他们相互交流,当我的目光与他们碰撞在一起时,我用眼神给了他们更加明确的肯定:“是的,事实就是这样的!”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把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作了交代,并约定我们师生将以更大的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以后每周两次的教学活动中,每次踏入这个班级之前,我都会先调整好自己,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呈现最佳水平,努力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的情绪。并且,我刻意让他们感受到是他们出色的表现让老师有了良好的教学心态和情绪状态。为此,我经常会哼着歌曲提前进入他们的教室,经常会说:“能给你们班上课,我真是幸运!”每每我这样讲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学生会慢慢地抬起头来,眼睛发亮。我由此领悟到:一个优秀的人际影响者(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运用情绪的感染和鼓动功能。

    经过一小段时间的调整,这个班级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极个别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在其他学生的督促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日常教学中,我尽量不批评学生,也不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而是耐心等到有学生出现良好行为时,加大力度表扬学生的这种良好行为,努力用鼓励来导行。到了期末,复习课的密度增加,每当课堂中我提出稍作休息调整时,学生们都会要求我继续讲课,而课堂上几乎不会有学生做出打断上课的言行。一学期下来,我的科学课不仅完成了书本内容的教学,还补充了许多课外的相关知识。

    期末考试结束,首先,这个班的学科成绩有了显著进步,平均分居然居整个年级第一;其次,我还感受到了他们对科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常常主动参与一些课外的科学实验。这让我对这次实践研究充满信心。

    讨 论

    这只是一个开端,这项研究还需要两个延续:1.整个初中段的延续;2.从《科学》课向其他学科的延续。当然,这个开端很重要,因为这个开端证明了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这是以上两个延续有可能实现的重要基础。

    一、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培养

    发展心理学相当重视青少年的“自我同一”问题,即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和社会(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之间的整合。现代社会,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大家都比较关注分数,忽视学生的潜能,粗率的评价往往损毁了青少年的“自我同一”,压抑了青少年的“自我感”,而 “自我感”决定了一个青少年的表现能力。作为教师,只要帮助学生在“自我感”上有所提升,就完全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

    二、要注意用“鼓励”来“导行”,而不是简单地说教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教师需要采用的一个重要方法,不是批评,不是简单说教,而是耐心等待时机,当学生出现良好表现时,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成绩,都要表扬。开始的时候,我也曾经有过疑惑,这么简单的表扬能触动学生吗?可能他们对“表扬”太饥渴了,在我的实验中,效果相当良好。

    三、教师要用自己健康昂扬的情绪状态去感染学生

    在学生“自我感”的构成中,情绪是一个基础要素。情绪饱满时容易提升一个人的“自我感”水平。而情绪是无法靠“教育”形成的,影响一个人情绪的最有力的来源是另外一个人的情绪,教师是学生积极情绪的主要引导者,这个规律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被普遍地忽视了。

    (作者单位:上海市东升中学。电邮: zhouxiu1004@hotmail.com)

    编辑/于 洪, 百拇医药(周 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