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4期
编号:1319818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分工与合(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4期
     第一层次,发展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儿童、青少年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工作包括教育的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譬如学校生活指导、适应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学生等。同时,要把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关系。

    第二层次,预防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部分在学习上、心理上及生活适应上有可能发生问题或问题刚出现苗头的学生。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可进行二三十分钟的游戏疗法或者松弛疗法。通过这种心理辅导活动,至少应达到不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的目的。

    在这一层次中,可以实施“三级预防”的措施(即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围,可以粗略分为针对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与适应不良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初级预防、针对已初露端倪的问题学生进行解除困扰的二级预防和针对已存在行为偏差和适应不良的问题学生进行缓解的三级预防工作。各级预防工作,主要由学校中的一般教师、班主任、专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心理学专业人员来分别加以实施。

    第三层次,治疗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在心理、学习、社会适应方面产生重大问题或不正常状态,性格出现偏差的学生。如学校恐怖症、逃学、缄默症、孤独、自闭、暴力、偷窃、说谎、离家出走等。主要是针对特定学生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治疗。

    根据上述构想,可将“三层次介入”的理论列图如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类专业人员在“三层次介入”的模式中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