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宽恕与容纳对攻击性的影响(2)
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上,宽恕可以有效抑制生理攻击,而与言语攻击的关系不显著。生理攻击是较严重的攻击行为,可直接导致对对方身体的伤害,是个体高攻击性和暴力倾向的直接表现。显然,这与高宽恕者的应对方式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宽恕心理具有抑制此类非理性行为的作用。一般性言语攻击相对而言,造成的伤害程度较低,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较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言语伤害的宽恕要求,而宽恕心理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对之的抑制效应相对也较弱,但较弱并不等于没有抑制,相关矩阵显示,两者依然存在负相关(r=-.216,p=.053),达到临界显著的水平,因此,两者关系有待进一步考察。(三)容纳他人对外显攻击性的影响
善于容纳他人的学生,具有积极的社会信息加工图式,认为周围的同伴大都是诚实、善良、可爱的,大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因而容易接纳他们,哪怕曾有过矛盾的甚至欺负和伤害过自己的,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不刻意记仇。显然这样的加工图式,有利于学生改变敌意认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