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7期
编号:13198080
儿童的同伴关系及其培养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7期
儿童的同伴关系及其培养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儿童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人们往往比较重视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早期影响而忽视同伴关系对心理发展的价值,事实上,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其社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是与亲子关系相互平行的、不可替代的儿童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儿童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舞台。

    一、儿童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

    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认识自我,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意识到集体和社会的存在,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会与人相处。所以,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一)同伴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

    同伴关系的功能在于发展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是交往的产物,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保证。在实际的交往中,儿童逐渐地认识到他人的特性以及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友谊、解决冲突,怎样对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和合作,怎样处理个体与小团体的关系,等等。

    同伴关系是儿童汲取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同伴关系向儿童提供的经验通常容易被接受。它向儿童提供大量的知识,包括游戏规则、物理经验、学习方法乃至有关性的知识等。儿童从同伴那里获得从成人那里得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得益于同伴,同伴既可以给儿童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为儿童与他人比较的对象,儿童在将自己与同伴比较的过程中形成对自我的评价。

    同伴关系满足了儿童强烈的团体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人赞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产生自尊感。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这种关系具有交流信息、提供支持和参谋劝告等功能,并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帮助他们理解他人,形成自信、自尊、活泼、开朗的性格。同伴关系还体现在共同活动和相互协作上,对遵守规则、服从权威、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是必要的。儿童正是在这种关系中学习和实践不同的角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会充当社会成员。

    (二)同伴关系是儿童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

    对儿童来说,交往是一种社会需要,因此,儿童的同伴关系是他们的最正常、最广泛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成人对儿童的同伴关系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支持,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得到健康发展,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二、如何培养儿童的同伴关系

    既然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性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那么,成年人应该充分地尊重他们的同伴关系,应该关心他们的交往活动,有意识地提供交往的有利条件,精心保护孩子们的同伴关系。

    (一)积极组织儿童的共同活动,为儿童发展同伴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同伴关系是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的。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又是活动得以成功的心理保证。因此,家庭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为儿童提供让他们共同活动的条件。

    家庭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具有固定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替代儿童的同伴关系。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走出家庭寻找同伴,允许儿童“走出去,请进来”,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中整天只与成人打交道,与儿童接触少,更需要他们到儿童的世界中去发展社会交往的敏感性,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形成良好的个性。

    学校是学龄儿童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它除了提供学习文化知识的条件外,还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活动内容和活动场所,让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而学校的主要活动是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加强儿童的同伴关系呢?目前也有很多的研究,在新课改中进行的参与式合作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为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个性和积极性提供了舞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表现意识,锻炼和发展了他们的社会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对于儿童来讲,大量的交往是在教学过程之外,甚至在学校之外进行的。因此,社会应该向儿童提供更加广阔的活动场所和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使儿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展他们的同伴关系,满足他们的交往需要,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

    (二)培养社会视角转换技能,提高社会认知的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同伴关系的发展

    认知是同伴关系发展的基础,正确的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同伴关系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在现代社会培养儿童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社会技能训练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社会视角转换技能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摆脱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观察问题,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体验他人的观点,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观点和结论。社会视角的转换保证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达到一定的客观化程度,准确地判断交往的情景,预测他人的行为反应,从而选择恰当的行为反应,使交往得以顺利进行。

    社会交往困难的儿童自我认知能力普遍薄弱,对自我的社会形象的估计与他人的真实看法不一致,产生这种矛盾往往是由于交往者双方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并且主要是由于在评价、估计自我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时思维角度转换的困难。他们虽然在对物理世界和他人的认知方面比较客观和准确,然而在对自我的认知上却表现出自我中心,最终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因而,培养儿童的社会视角转换技能,对于其形成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价,提高社会交往行为的适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进教师教育方法和评价方法,协调同伴关系

    儿童对自我和同伴的认识绝大部分来自成人的评价,儿童同伴关系如何,其重要的因素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的自我评价的形成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儿童通常是信服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这一特点决定的。教师要认识到能否做到对儿童客观、公正、恰当的评价,关系到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四)重视情感的培养

    儿童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在同伴中的处境,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感受如何,教师并不知道。其实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毫无疑问会受到他的情感特征和状态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者已开始注意到儿童的情感层面。在情感培养方面,教育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

    移情是指主体知觉别人的情感体验时,引起自己与之相应的情感反应,以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的情感反应。心理学家比较一致地强调移情在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中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所有积极社会关系的基础。 能深刻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的儿童,以后遇到类似情境,便会回忆起以往的体验,于是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做出互助、分享、谦让等积极行为。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政教组。电邮:wwch801@sohu.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百拇医药(吴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