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8期
编号:13198049
攻击与非攻击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比较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8期
     〔摘要〕本研究主要对攻击儿童和非攻击儿童心理理论的水平进行了比较。采用失言任务和白谎任务作为心理理论指标,对26名攻击儿童和26名非攻击儿童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攻击儿童和非攻击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上存在显著差异。攻击儿童的心理理论成绩显著地差于非攻击儿童。但是,这种显著性差异只存在于失言任务上,在白谎任务上差异并不显著。

    〔关键词〕小学儿童;心理理论;攻击行为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8)08-0019-03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意图、愿望、信念等的认识和理解,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心理理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像合作、富有同情心、理解他人的情感、预测他人的行为等能力和品质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在儿童对信念、愿望、动机等心理状态的认识的基础上。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社交能力的形成也至关重要。了解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并探究相应的教育策略应成为当今儿童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前人有关心理理论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很不一致。以Dodge为代表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为,攻击行为的实施与儿童的认知缺陷或信息加工能力低下相联系,被研究者称为“认知缺陷说”。然而也有研究者发现攻击儿童与非攻击儿童在心理理论水平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