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8期
编号:1319803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缺”与“不缺”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8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缺”与“不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逐渐开展起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人的心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有时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是很难真正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我以为目前不少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三“缺”与两“不缺”的典型弊端。

    一、三“缺”

    1.缺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性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性渗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同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相比,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广泛性、整体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