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7940
跨文化视野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第11期
     (2)学校因素

    学校生活的课内课外,许多活动都有明显的性别特征。首先是教师。儿童具有向师性,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而教师的言行是儿童学习的榜样,教师对儿童的性别角色期待以及性别偏见,特别是对待不同性别儿童采取的不同互动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对儿童性别社会化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其次是教科书。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据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先行语文教科书中男性角色远远多于女性角色,而且在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中,其角色形象也不尽人意。1972年美国社会学家L·魏茨曼等人曾对获美国图书馆协会奖的供学龄前儿童使用的图书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书中男女主人工出现的人数和比例为10:1,书中带有明显的男性特征的动物与带有女性特征的动物的比例为19.5:1。最后是同龄人的影响。10岁左右的儿童便有按性别分群体的明显倾向,父母为促进儿童的性别认同,也鼓励孩子加入以性别区分的同龄人团体。而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后同龄人团体的影响将超过家庭的影响。

    (3)传统文化的因素

    笔者认为这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