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学校培养策略(2)
根据上述对亲社会行为属性的大致分析,我们对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就是:亲社会行为是在一定社会互动过程中发生的,个体自愿提供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益并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个体自身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一定受损。这样,亲社会行为既可以发生在朋友和熟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陌生人之间;既可以发生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发生在日常生活的非紧急状态下;既可以是完全无私的行为,也可以是由自己利益驱动的行为。
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和这些行为的特征是学校开展亲社会行为干预工作的理论前提。
三、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学校培养
从传统研究来看,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干预途径主要有两条,学校干预和家庭干预。学校干预指的是在学校特定的教育环境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的心理和行为训练,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教育过程。学校干预主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和同伴相互作用实现,课内课外都可发生。学校干预的具体途径可有德育渗透、班主任工作渗透、课程渗透和团队活动渗透,具体形式包括设置良好的育人环境、组织集体性活动、行为训练、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其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由于其介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的程度深而理应成为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主要途径;同时,班级作为学生最为密切的学校生态系统单位,其间的师生互动、同伴互动等因素必然会对其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要通过班级变量才能发挥作用,加之青少年所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大量发生在班级环境尤其是发生在同伴群体和师生交往中的,所以将亲社会行为培养置于班级这个教育场所中,会突出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学校干预与家庭干预相比,由于更组织化、系统化,所以意识性和目的性更强;由于参与的人更多,所以气氛更为热烈;由于与课程和集体活动相结合,以及教师的特殊权威地位,所以管理和干预的效果更显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8 字符。
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和这些行为的特征是学校开展亲社会行为干预工作的理论前提。
三、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学校培养
从传统研究来看,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干预途径主要有两条,学校干预和家庭干预。学校干预指的是在学校特定的教育环境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的心理和行为训练,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教育过程。学校干预主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和同伴相互作用实现,课内课外都可发生。学校干预的具体途径可有德育渗透、班主任工作渗透、课程渗透和团队活动渗透,具体形式包括设置良好的育人环境、组织集体性活动、行为训练、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其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由于其介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的程度深而理应成为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主要途径;同时,班级作为学生最为密切的学校生态系统单位,其间的师生互动、同伴互动等因素必然会对其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要通过班级变量才能发挥作用,加之青少年所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大量发生在班级环境尤其是发生在同伴群体和师生交往中的,所以将亲社会行为培养置于班级这个教育场所中,会突出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学校干预与家庭干预相比,由于更组织化、系统化,所以意识性和目的性更强;由于参与的人更多,所以气氛更为热烈;由于与课程和集体活动相结合,以及教师的特殊权威地位,所以管理和干预的效果更显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