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9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97847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学校培养策略(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2期
     〔摘要〕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亲社会行为不是本能的与生俱来,而是个体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亲社会行为的现实意义、结构特征及培养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意义;特征;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杩〕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2-0007-03

    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并维系和谐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同时亲社会行为还贯穿于个体心理品质发展的过程之中,对个体健康发展及社会适应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总之,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及其培养。

    已有的关于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不是本能的与生俱来,而是个体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通过特定的学习经验,尤其是通过社会化经验来促进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即亲社会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这无疑给儿童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和研究空间。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开展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更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