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9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97860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反思(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2期
     〔摘要〕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问题为中心,这种消极心理学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为研究主题的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品质和心理潜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我们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2-0015-03

    近二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方兴未艾,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深层次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伴随着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而逐渐开展和完善的,这也从一开始就赋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利性功能。出于对心理疾病的危害性的认识,家长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到心理问题方面。尽管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有所改变,追求发展性教育原则的呼声日高,但由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观念根深蒂固,目前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都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而进行的。这种消极心理学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而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形式化、片面化和医学化倾向,这两方面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对传统心理学进行补充”的积极心理学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新的认识和体验,从而为当前陷入困境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