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于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2)
以上三个方面导致一些心理教师出现“不会做”的问题。怎样走出这个困境?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虑:第一,建立心理教师专业标准与职业准入制度,把好第一关。目前国内较权威的社会与劳动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称号,是作为社会的一个就业岗位来进行培训和发证的,而心理教师是一个需要有极强教育水平的职业,与心理咨询师有相同之处,但还有很大不同,应由教育部门来颁发资格证。现在出现了一个尴尬局面,有些中小学校教师,甚至个别校长热衷于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然后以此为荣。我认为,教育部门没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是导致此类怪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二,加强心理教师的后续专业培训。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弥补现存问题。此方面包含两层意思:1.缺少心理学背景的教师,需要进行后续教育。2.心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同样需要进行后续教育。第三,建立问题解决机制。我们要建立学生心理问题乃至教育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的机制,避免学生的心理问题长期化、复杂化、极端化。如果从幼儿园开始,所有的教师都具备心理学的知识,都能使一些小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到达心理教师那里的严重问题就会少很多。第四,关注教师自身心理。目前我们的教师自身也存在心理问题,非常需要帮助。
记者:关于“不会做”的原因和对策,您分析得非常深刻。您认为什么样的做法才可以称为“真做”?“真做”的人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人?
谢春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真做”我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从组织的角度,即行政部门真做。他们真正想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而不是简单地发文件。如何衡量政府部门的真做?首先应该有政策。制定鼓励、支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落实的政策,这个政策应该成体系,在职称评定、待遇、编制、教育教学等若干方面都有硬性规定。其次应该有岗位。政府要给心理教师明确的岗位,兼职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再次应该有教学标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个别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应该有必要的评价标准。这些都确定以后,才能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二是从个体的角度,即教师真做。真正愿意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要达到四个标准:第一,职业兴趣。乐于去做,主动去做,不是被强迫、被命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