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9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7646
育德于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8期
育德于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育德于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编者按:北京市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确立的全国十个实验基地的重点实验点。北京市教委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1年成立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委员会,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北京市始终坚持“建设队伍,注重研究,典型示范,创建氛围”,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年,本刊记者调研了北京市10个区县的57所中小学校。调研中发现,北京市在解决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指出的“四不做”现象,即“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不真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谢春风主任。

    〔关键词〕北京市;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8-0004-04

    记者:谢主任好!北京在解决“四不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针对一些校长、教师,乃至各级教育研究机构“无人做”的现象,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北京市为例,您认为应该建立怎样的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谢春风:王定华副司长对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讲话很有针对性,我很赞赏。自教育部1999年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02年发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发展还不太平衡。在一些地区,“无人做”的现象的确是事实,而且较为普遍。

    我理解“无人做”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应试是硬道理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