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双向互动机制的形成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融合互动。文章以两者的双向互动机制形成为切入点,通过在新课程改革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路描述和构建双向互动机制的展示,论述了互动机制的形成在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双向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8-0014-02
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和新思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倡导人本性和民主性,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其教育理念和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与新课程改革是一致的,也为教师适应和实施新课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两者在教育实践中是可以融合和互动的。因此,探讨和实践高中新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的形成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高中新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统一部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课程体系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有心理健康的内容,方案也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的一定的空间,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课程体系是可以实现的。我市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实施方案,占两个学分,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了《乌鲁木齐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乌鲁木齐普通高中新课程心理健康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设心理健康课程,在高二和高三年级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和讲座。
2.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高中新课程的课程实施办法,应将高中心理健康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模块课程。
必修课程应包含六个教学模块,即学习辅导、自我探索辅导、情绪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青春期异性交往辅导、生涯规划辅导,这部分内容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相吻合。
选修模块包含六个教学模块,即青春期性教育、安全自护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网络的合理利用和预防网瘾教育、健康卫生行为的养成教育,是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存发展而设计,是对必修课程的有益扩展和补充。
3.以校为本,确定具体目标,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课程体系的整体要求为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规范、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起着指导性作用。学校应结合整体目标要求,立足学校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确立适合不同地域和不同学生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并制定适合本校的实施计划。
课程实施中有计划、有行动、有实效,强化实施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活动、感悟和体验中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构建双向互动机制,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要认清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积极探索新课程环境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管理机制
地方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从新课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出发,构建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层级管理、稳步实施、督导结合、整体联动的有效机制,推动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推动新课程教育观念的形成。
2.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培训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全方位的参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都是重要的“点”,只有增强各点的辐射作用才能形成联动网络。在学校领导培训、中层领导的各类培训中应加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和方法的培训,在学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班主任培训中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全方位培训机制的建立,对提高教师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机制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新思路,新课程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新探索,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带动下科学发展。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发展和实施、如何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好作用等问题需要探究。因此,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机制。我市已经构建了科技规划课题、教育规划课题、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科研体系,形成了新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科研机制,尤其是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带动了各学科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的积极性。
4.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是高中新课程提出的具体目标,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等都能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我市开展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心理游园会、校园心理剧展演等活动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环境,实现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靠教师,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转换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这必然会使教师压力增大,影响其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个人要重视心理的自我调节,避免对学生造成师源性伤害。
同时,课程改革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有助于新课改目标的实现。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能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合作与尊重有着积极的作用。
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动态下相互依托,互相提升,二者互动机制的形成将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稿件编号:0906270001)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蒋薇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
[2]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7.10.
[3]蔡建家. 新课程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5)
[4]王潇南.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改的关系[J]. 当代教育科学,2005,(8)
[5]刘岸英.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冲突的理性分析与调适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14).
[6]潘涌.论课程新理念与教师角色转换[J].中国教育学刊,2003,(4).
[7]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8]叶一舵.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9]李百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96.
[10]周小山,雷开泉,严先元.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830000,电邮:xuchunxialove@126.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