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6723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期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

    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然而,我们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实践,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培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学校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生活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一些学校重知识传授,轻人文关怀、情感关怀,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中小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另外,一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等,使中小学生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

    2.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中小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更强。而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

    3.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持久性。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二、培养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1.倡导校园文明,优化育人环境。环境能影响和改变人,它能使人振奋,也能使人颓废。对于学生来说,对其影响最直接的是学校环境、班级环境。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浓的学习气氛,都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在校园环境设计上,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力求用环境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在良好班风的创建中,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优化学生的文化生活;力求通过建设优秀的班集体,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同学因你而快乐,集体因你而光荣”的心理体验。

    2.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对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注意追踪了解、交谈,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信心,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起来,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结合学习内容训练中小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智力心理,又要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锻炼中小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中小学生的个性,促进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中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

    4.优化家教环境,提高家教水平。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努力提高家长素质。定期开展家长心理辅导课或召开专题家长会,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咨询案例,也可以进行家访,共同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惑。通过以上工作,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孩子提供幸福和睦的成长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与孩子多进行沟通,做孩子的好朋友;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与学校保持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早处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稿件编号:090929003)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职业中专)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吴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