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5655
简述儿童自我延迟满足与其心理素质的关系(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4期
     〔摘要〕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延迟满足和心理素质的研究,日益受到我国心理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延迟满足的概念及其心理机制,儿童心理素质的概念及主要成分,并尝试探讨了延迟满足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关键词〕儿童;延迟满足;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4-0014-03

    一、延迟满足

    自我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也是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预示个体成熟、社会适应、健康发展的一种积极的人格变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二、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

    1.认知

    (1)注意能力的发展。注意机制的成熟是自我控制发生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研究表明,对奖励物的注意会缩短延迟的时间,而奖励物没有在场或者个体不去注意奖励物,那么延迟时间将会加长。Mischel在认知神经研究的基础上,用冷/热系统结构框架来说明策略性注意调配对延迟满足的作用机制。“冷”系统是认知的、中性情绪的、凝神的和策略性的注意调配,主要表现为儿童的各种注意分心活动,它可以延长延迟满足的时间。“热”系统,是情绪和恐惧的基础,是由先天释放刺激所控制的注意调配,主要表现为儿童持续将注意力固定在奖励物或奖励物的唤醒特征上,它可以削弱延迟满足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