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5期
编号:13195488
感恩:积极心理教育新视角(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5期
     3.感恩与亲社会行为。最近实验研究发现,感恩可以作为道德的动力源引发亲社会行为。Bartlett和DeSteno认为,感恩与一般积极的体验或对社会规范的简单意识不同,感恩常常导致直接的互惠行为,引导个体对施惠者做出利他反应;感恩也可以引发上行的互惠行为,引导其对施惠者以外的人做出亲社会行为。Emmons 和Sheldon的研究表明,心怀感激的个体会选择亲社会行为来作为其表达感恩情绪的方式,持续的这种行为可以提升他们的人际关系。Dunn的研究表明,感恩还有助于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感。在Tsang2006年所进行的一项实验研究中,被试报告说他们更容易受到获得帮助后感激之情的驱使,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所以,感恩可以建立并维持个体的社会支持资源。

    4.感恩与其他积极情绪。感恩、宽容从深层次讲,同属于人际情绪,对人与人之间友善关系的共同关注使二者的联系非常紧密;当个体接收到他人的友善表示时将体验到感恩,而宽容发生在个体向他人表示友善时。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扩展和建构理论将感恩与希望、宽容归为一类。感恩体验和希望能促使个体对现在和未来做出建设性的、积极的评价,都具有对积极生活的扩展功能。同样,由于个体在经历社会建构时可能会同时体验到感恩和宽容,所以二者也被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是成人对于这些积极情绪的测量常常做出相似反应的原因之一。

    感恩与自豪、希望、受鼓舞的、宽容、兴奋等积极情绪存在正相关关系。Weiner认为,自豪与归因理论的控制点维度相关,而感恩与可控性维度相关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