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课堂回应”(1)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回应;课程设计一节课的成败不仅在于课堂的内容,还在于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包括课程设计、课堂管理、课堂语言、教后反思等多个方面。二期课改的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要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心理辅导活动课正是以有关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并在交流和探讨中收获、感悟、成长,因此心理课中教师的课堂用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探讨的课堂回应正是心理课教师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专指心理课中教师对学生回答过后的反应和反馈。教学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如能进行生动有效的回应则可以激发课堂的活力,反之如果回应苍白无力,那么心理辅导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笔者在中学做心理教师多年,也听了不少心理课,总结了如下七种类型的课堂回应。
一、 启发思考式的课堂回应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而且是富有生命力和独特个性的主体,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精彩而恰如其分的课堂回应是每一堂心理辅导课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在一堂《我的价值观》的高中心理课上,教师在之前的教学环节已设计了多项活动和讨论,学生们也得出了“金钱并不一定带来快乐”的结论,课的最后老师出示了一些名人对快乐的定义,让学生能够加深印象、佐证结论。按照授课教师的预想,这堂课即将在名人名言中画上句号,但此时的课堂气氛陷入了比较沉闷的状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