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4290
经济和福祉相辅相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8期
     中国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2010年8月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盛会。我对此事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并给与了充分支持。我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为积极心理学走进中国中小学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敬意,对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及我的学生赵昱鲲先生为本次研讨会成功举办所提供的友好协助,表示谢意。

    显然,中国和其他国家,比如美国,在对福祉的理解上存在文化差异。

    对于什么是人、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中国拥有着全世界最悠久、最伟大的传统理解之一。我不是中国哲学和历史方面的专家,但我知道,儒家对福祉的理解,和典型的美国人的理解相去甚远。那么,在构建福祉时,必须要尊重中国的历史、政治和哲学,才能构建更多的积极情绪、意义、人际关系和成就。

    一个独特的尊重传统的中国积极心理学,对未来中国的福祉至关重要。有人说,既然在低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和福祉增长几乎同步,那么,我们只要注重发展经济就行了,而无需发展积极心理学,也许积极心理学对中国来说还太早。是的,中国经济正在增长,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比如在中国,经济和福祉是什么关系?我逐类说明。在非常穷的国家,经济增长很重要,因为福祉和经济会同步增长;而在非常富裕的国家,像瑞士、瑞典、美国,更多的财富并不能带来太多幸福。中国,大概是全世界最好的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的例子,因此,需要在经济增长和福祉增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政府、企业、教育只管增长经济就行的想法对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不仅需要更好的商品,也需要更好的人生意义、人际关系、成就和积极情绪。关注经济增长很重要,但仍然需要积极心理学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为只有工作时更投入、找到工作的意义、同事间关系良好,人才能做好工作、提高效率。所以,我认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应当制定不仅旨在直接发展经济的政策,也要制定旨在直接提高人民福祉的政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非常有意义,与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和内容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期望“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能使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中国中小学教学之中,以造福于更多中国教师和学生。

    编译:赵昱鲲 陈虹 谢春风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 (〔美〕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