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与重点(1)
编者按:200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八年来,《纲要》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纲要》也需与时俱进,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为此,我们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步发展方向和重点访问了郑日昌教授。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师资培训;修订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9-0004-03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您认为,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丰富和完善哪些刚性内容?为什么?
郑日昌:《纲要》的作用很大,首先,它指出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它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与途径、开展工作的原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都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推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巨大作用。应该说,《纲要》的颁布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的里程碑。
《纲要》已经颁布了八年,任何事物都需要与时俱进。《纲要》是根据当时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情况拟定的文件,目前学校教育面临很多新情况,如独生子女问题、单亲家庭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问题、青少年自杀问题、网瘾问题、校园暴力问题、性健康问题等,另外,还有一些新变化,如就业竞争压力加大、教育的流动性变大、社会结构变化越来越深刻、网络化及多元文化带来的信息爆炸等。《纲要》只有把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体现出来,才能在下一步工作中起到更强的指导作用。
对于要丰富和完善哪些内容,我觉得《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组织实施等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在前几年中不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凸显出来,比如说网络成瘾问题,过去网络不普及,不存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上网人数的增加,网络成瘾引发了学业下降、亲子关系质量恶化、行为出轨等问题,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竞争的压力会更加突出,青少年的承受力问题也凸显出来。这是双方面的作用结果。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快,变化快,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压力也增大;另一方面,家庭出现了“421综合症”,即4个老人,2个父母,1个小孩,6颗星星围绕一个太阳转,家庭对独生子女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普遍存在,给孩子过多的保护,导致孩子娇生惯养,吃不得苦,受不了委屈,甚至不愿意被人管,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就容易出问题。另外,家庭不和、夫妻吵架、父母离异、未婚生育等家庭的孩子都易产生情绪饥饿。娇生惯养、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和情绪饥饿、得不到关爱的孩子都可能承受不了挫折,像2010年3月11日~5月26日发生在深圳市富士康龙华厂区和观澜厂区的12连跳事件(下简称“富士康”事件)中的青工年龄为18岁至24岁,平均年龄是21.3岁,这些青工正好是这些年成长起来的孩子。这期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较好,但12连跳的孩子所在地区由于处于边远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还普遍未受重视。所以,我们今后要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80后、90后的青少年会有一些与过去不同的问题,比如对家庭依赖性强,爱奢侈消费,心理脆弱,耐挫力差,信仰缺失,缺乏人生目标,却“自信满满”(摘自楚天金报2008年10月10日,武大公布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针对这一代人,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做好学生管理,这是教育研究部门、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富士康事件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如果以前没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那么,现在一定要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然,教育也不全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在学校开展是不够的,要向家庭推进。《纲要》中已提到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但家庭具体要教孩子什么、怎么教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室,还要给家长做各种辅导,比如开设家长课堂、进行家校沟通。这样孩子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有利于其成长、发展的环境里。
我认为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比学校教育出现的问题更突出、更严重,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家庭造成的。我们知道,人的性格是指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一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人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行为方式中。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这个独特性格就是人格的核心部分。而人的人格核心部分是从小就形成的,是与其生长的环境和家庭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建议《纲要》修订时要呼吁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不但要重视家庭教育,还要呼吁社区、媒体都应该创造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目前媒体只关注出现的问题,是问题取向,无形中起到了对问题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纲要》中应说明教育是全社会参与的,不仅学校负有责任,家庭同样有责任,社区、媒体都负有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
记者:您在2010年1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成果论证会上提出,要找出我们想做的,再从想做的当中找出我们能做的,再分出哪些是急需做的,哪些是应该做但目前做不了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深入研究再做的。请您深入谈谈这个思路。
郑日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我认为是能做的,有些学校已经做了,有些学校还没有做,没有做的学校要开始做。当然,要强调活动课不要上成理论课、知识课,不要单纯讲一些枯燥的心理学知识和概念,要保证有专业教师上活动课。从杂志社受教育部基教一司委托的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中发现,81.2%的中小学校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62%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列入课表;教师在上心理健康活动课时,64.0%的教师能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立主题。86%的心理教师开展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81.2%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66%的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了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这个结果是可喜的。调查样本中有83.33%的学校已配备了心理教师,专职教师占32.8%,兼职教师占67.2%。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背景方面,53.7%的专职教师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30.5%的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80.4%的学校只能配备兼职心理教师,专职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需求;兼职心理教师中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只有5.4%,有教育学背景的也仅有三分之一(33.3%), 61.3%的兼职心理教师分属其他专业。这说明心理教师的数量和专业性质量不容乐观,教师的培训目前应该是急需做的。
《纲要》指出“有条件的学校”,什么叫有条件?这是个模糊概念,是大城市算是有条件,还是发达地区算有条件,办学经验有多少年,经费有多少算有条件,有多少教师算有条件,都没有明确界定。我认为,关于如何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的,如多大的学校或哪一级别的学校必须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有什么要求,小学有什么要求。至于经费问题,经济落后地区和没有条件的地区经费可以少一点,但应有一定比例。否则,都会说没有条件,没有经费、没有人,永远都会说没有条件。细化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应该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师资培训;修订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9-0004-03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您认为,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丰富和完善哪些刚性内容?为什么?
郑日昌:《纲要》的作用很大,首先,它指出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它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与途径、开展工作的原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都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推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巨大作用。应该说,《纲要》的颁布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的里程碑。
《纲要》已经颁布了八年,任何事物都需要与时俱进。《纲要》是根据当时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情况拟定的文件,目前学校教育面临很多新情况,如独生子女问题、单亲家庭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问题、青少年自杀问题、网瘾问题、校园暴力问题、性健康问题等,另外,还有一些新变化,如就业竞争压力加大、教育的流动性变大、社会结构变化越来越深刻、网络化及多元文化带来的信息爆炸等。《纲要》只有把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体现出来,才能在下一步工作中起到更强的指导作用。
对于要丰富和完善哪些内容,我觉得《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组织实施等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在前几年中不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凸显出来,比如说网络成瘾问题,过去网络不普及,不存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上网人数的增加,网络成瘾引发了学业下降、亲子关系质量恶化、行为出轨等问题,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竞争的压力会更加突出,青少年的承受力问题也凸显出来。这是双方面的作用结果。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快,变化快,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压力也增大;另一方面,家庭出现了“421综合症”,即4个老人,2个父母,1个小孩,6颗星星围绕一个太阳转,家庭对独生子女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普遍存在,给孩子过多的保护,导致孩子娇生惯养,吃不得苦,受不了委屈,甚至不愿意被人管,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就容易出问题。另外,家庭不和、夫妻吵架、父母离异、未婚生育等家庭的孩子都易产生情绪饥饿。娇生惯养、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和情绪饥饿、得不到关爱的孩子都可能承受不了挫折,像2010年3月11日~5月26日发生在深圳市富士康龙华厂区和观澜厂区的12连跳事件(下简称“富士康”事件)中的青工年龄为18岁至24岁,平均年龄是21.3岁,这些青工正好是这些年成长起来的孩子。这期间,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较好,但12连跳的孩子所在地区由于处于边远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还普遍未受重视。所以,我们今后要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80后、90后的青少年会有一些与过去不同的问题,比如对家庭依赖性强,爱奢侈消费,心理脆弱,耐挫力差,信仰缺失,缺乏人生目标,却“自信满满”(摘自楚天金报2008年10月10日,武大公布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针对这一代人,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做好学生管理,这是教育研究部门、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富士康事件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如果以前没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那么,现在一定要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然,教育也不全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在学校开展是不够的,要向家庭推进。《纲要》中已提到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但家庭具体要教孩子什么、怎么教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室,还要给家长做各种辅导,比如开设家长课堂、进行家校沟通。这样孩子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有利于其成长、发展的环境里。
我认为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比学校教育出现的问题更突出、更严重,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家庭造成的。我们知道,人的性格是指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一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人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行为方式中。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这个独特性格就是人格的核心部分。而人的人格核心部分是从小就形成的,是与其生长的环境和家庭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建议《纲要》修订时要呼吁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不但要重视家庭教育,还要呼吁社区、媒体都应该创造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目前媒体只关注出现的问题,是问题取向,无形中起到了对问题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纲要》中应说明教育是全社会参与的,不仅学校负有责任,家庭同样有责任,社区、媒体都负有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
记者:您在2010年1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成果论证会上提出,要找出我们想做的,再从想做的当中找出我们能做的,再分出哪些是急需做的,哪些是应该做但目前做不了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深入研究再做的。请您深入谈谈这个思路。
郑日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我认为是能做的,有些学校已经做了,有些学校还没有做,没有做的学校要开始做。当然,要强调活动课不要上成理论课、知识课,不要单纯讲一些枯燥的心理学知识和概念,要保证有专业教师上活动课。从杂志社受教育部基教一司委托的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中发现,81.2%的中小学校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62%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列入课表;教师在上心理健康活动课时,64.0%的教师能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立主题。86%的心理教师开展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81.2%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66%的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了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这个结果是可喜的。调查样本中有83.33%的学校已配备了心理教师,专职教师占32.8%,兼职教师占67.2%。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背景方面,53.7%的专职教师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30.5%的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80.4%的学校只能配备兼职心理教师,专职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需求;兼职心理教师中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只有5.4%,有教育学背景的也仅有三分之一(33.3%), 61.3%的兼职心理教师分属其他专业。这说明心理教师的数量和专业性质量不容乐观,教师的培训目前应该是急需做的。
《纲要》指出“有条件的学校”,什么叫有条件?这是个模糊概念,是大城市算是有条件,还是发达地区算有条件,办学经验有多少年,经费有多少算有条件,有多少教师算有条件,都没有明确界定。我认为,关于如何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的,如多大的学校或哪一级别的学校必须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有什么要求,小学有什么要求。至于经费问题,经济落后地区和没有条件的地区经费可以少一点,但应有一定比例。否则,都会说没有条件,没有经费、没有人,永远都会说没有条件。细化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应该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