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生大胆地走进心理咨询室(2)
尽管“以貌取人”是不正确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心理老师的吸引力还来自形体方面。形体吸引力是主要的外部体现,像专业技能的外部线索一样,它也能在咨询的初始阶段发挥最大的影响。虽然我们几乎不能改变自己外貌的某些方面,但是我们外表的其他一些诸如服饰、精神面貌等方面是可以改变的。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对一个打扮得体,年轻而又亲切的老师会给予更多的喜爱和信任。所以,心理老师不宜打扮得过于老成,年轻而有活力的形象将对学生更具吸引力。而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心理老师会吸引学生来访,并更易在咨询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七、了解学生在学校心理咨询方面最想了解的事情,有针对性地解开他们的疑团
尽管我们做好了以上的很多工作,让学生逐步能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但要他们大胆走进心理咨询室,他们可能还是心存顾虑。比如有些学生会担心去了心理咨询后被同学知道了被嘲笑怎么办?不敢一个人去找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接受心理咨询吗?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寻求心理咨询吗?……以上都是很多学生想知道的。我们可以先调查学生关于心理咨询的观念以及他们心里存在的疑团,然后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澄清。
比如针对疑团“心情不好跟朋友倾诉一下就行了,为什么要找心理辅导老师呢?”我们可以在宣传时告诉学生:“跟朋友聊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一些帮助。不过心理咨询将更加专业和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因为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遭遇并不是仅从理性去思考分析,而是能在情绪和情感上给予接受。而心理咨询也不是普通的聊天,辅导员会以专业的技巧和当事人交流,使当事人获得心理的成长”。
八、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的力量,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在一个学生的成长中,家长和教师是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力量。因此,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对不能仅仅针对学生来进行。设想一下,当一个学生向其他老师或者家长提及自己想去找心理辅导老师聊天的时候,假如家长或老师大惊小怪地问他“为什么?你有心理问题吗?”对这个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勇气的打击将是非常大的。
相反的,做好了家长和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方法,那么家长和教师队伍就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室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通过他们的宣传工作,中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心理咨询,敢于寻求心理咨询。
学校里的宣传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所说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班会课、校园广播的专题节目、学校宣传栏中的心理园地、开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等多种途径,去对心理咨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让学生建立起正确观念,解除顾虑,大胆自如地走进心理咨询室。(稿件编号:100705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江一中,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528000,电邮:13606609@qq.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薛晓燕)
七、了解学生在学校心理咨询方面最想了解的事情,有针对性地解开他们的疑团
尽管我们做好了以上的很多工作,让学生逐步能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但要他们大胆走进心理咨询室,他们可能还是心存顾虑。比如有些学生会担心去了心理咨询后被同学知道了被嘲笑怎么办?不敢一个人去找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接受心理咨询吗?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寻求心理咨询吗?……以上都是很多学生想知道的。我们可以先调查学生关于心理咨询的观念以及他们心里存在的疑团,然后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澄清。
比如针对疑团“心情不好跟朋友倾诉一下就行了,为什么要找心理辅导老师呢?”我们可以在宣传时告诉学生:“跟朋友聊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一些帮助。不过心理咨询将更加专业和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因为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遭遇并不是仅从理性去思考分析,而是能在情绪和情感上给予接受。而心理咨询也不是普通的聊天,辅导员会以专业的技巧和当事人交流,使当事人获得心理的成长”。
八、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的力量,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在一个学生的成长中,家长和教师是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力量。因此,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对不能仅仅针对学生来进行。设想一下,当一个学生向其他老师或者家长提及自己想去找心理辅导老师聊天的时候,假如家长或老师大惊小怪地问他“为什么?你有心理问题吗?”对这个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勇气的打击将是非常大的。
相反的,做好了家长和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方法,那么家长和教师队伍就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室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通过他们的宣传工作,中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心理咨询,敢于寻求心理咨询。
学校里的宣传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所说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班会课、校园广播的专题节目、学校宣传栏中的心理园地、开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等多种途径,去对心理咨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让学生建立起正确观念,解除顾虑,大胆自如地走进心理咨询室。(稿件编号:100705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江一中,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528000,电邮:13606609@qq.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薛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