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关键词]亲子沟通;青春期;尊重;欣赏
前几天,我在咨询室值班时,接到了一个初二学生母亲的电话。这位母亲因为焦急显得有些激动,她诉说道:“昨天早晨,我见儿子上学去了,就赶紧到儿子房间把被子叠了,整理收拾了房间。结果,儿子回来后大发雷霆,埋怨我乱动他的东西,任怎么解释都不听。当天晚上,儿子干脆在门上贴了“安民告示”:未经允许不得入内。说到这里,这位母亲感叹道:儿子学习各方面都不错,但是让人莫名其妙的是,从上初中开始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跟父母没以前那么亲了,有什么事也不愿告诉父母,相反和同学朋友特别亲,晚上和好朋友打起电话没完没了。尤其是上了初二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特别犟,说什么都不听,老跟父母对着干。”听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这位母亲显然没有意识到儿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还在把儿子当小孩子看待。于是,我耐心地向她解释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变化,给她提出了几点建议,电话那头的母亲听后恍然大悟……
放下电话,我陷入了沉思:许多家长在孩子步入青春期时,往往会束手无策;孩子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期”,也会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亲子冲突的出现又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这一特殊时期呢?根据笔者在中学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家长和孩子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一、学会尊重孩子
心理学研究发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成人感增强,开始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同时希望父母、老师能将自己当成人看,尊重自己的意志和人格。家长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有时甚至固执地与父母顶撞。此时,家长的明智之举是正视孩子的变化,学会尊重孩子。
第一,尊重孩子,家长要放弃自己的权威角色。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往往会尝试着攻击家庭成员,这时候家长首先要放弃自己权威的角色,即便是对孩子提要求也要注意用平和的语气、商量的口吻,从而减少孩子的反抗情绪。
第二,尊重孩子,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家庭的一些决策,如购买家电、去何处旅游、周末如何度过等,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听听孩子的意见、主意,对孩子好的主意可加以采纳。家长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认可,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意识。
二、给孩子适当的心理空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与其他人进行交往时都要保持一个人际距离、空间。所谓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关系的不同而产生的情感和空间距离。当个人空间被侵犯时,就会有心理压力。在家庭中,孩子的个人空间如果被随意削弱或践踏时,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变得脆弱。因此,当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父母就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
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心理空间”。人是社会性动物,在许多场合下享用共同的空间,但“心理空间”是个人专有的,它的存在是合理的、正常的。父母应该给青春期的孩子留一个珍藏“私人秘密”的角落,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这样有助于孩子在心理上成为真正的“大人”。因此,要留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并正确指导孩子建设好这一心理空间:例如,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朋友,父母可以提建议,但不要干涉太多;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小秘密;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偷看孩子的日记、聊天记录,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乱翻孩子的书包等。
三、学会欣赏、鼓励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德里克曾说:“孩子需要成人的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建议家长不能只用严厉的指责作为与孩子交流的方式,而应真诚地鼓励孩子,发挥成人的爱心和耐心,这样孩子自然会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使孩子把握自己的责任心,走向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第一,在学习中多为孩子创设一些机会,多鼓励、多夸奖。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予以充分的肯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每天给孩子一个赞美。每天给孩子一个鼓励,或赞美、微笑、拥抱等,这样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使亲子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第三,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浑身缺点一无是处的人。父母不要只是挑剔孩子的错误,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做得精彩的方面。当孩子对自己的表现也很满意时,他才会更努力地去改正出现的错误,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
四、营造民主、祥和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最初的期望、教育,以及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孩子所起的作用,都大大超过了其他途径的影响。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营造民主、祥和的家庭氛围呢?
首先,夫妻要和睦相处,为孩子树立美好家庭的榜样。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既是孩子的教养者,又是孩子的朋友。父母与孩子能做到情感上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父母,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名成员,感受到家人的爱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成长。
最后,多抽时间陪陪孩子。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疏于关心孩子,使孩子在生活中缺乏“家”的温暖感受,没有安全依恋感,甚至使孩子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导致不良个性的发展。因此,父母的工作无论多忙,也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多创造一些交流的空间,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杨 艳)
前几天,我在咨询室值班时,接到了一个初二学生母亲的电话。这位母亲因为焦急显得有些激动,她诉说道:“昨天早晨,我见儿子上学去了,就赶紧到儿子房间把被子叠了,整理收拾了房间。结果,儿子回来后大发雷霆,埋怨我乱动他的东西,任怎么解释都不听。当天晚上,儿子干脆在门上贴了“安民告示”:未经允许不得入内。说到这里,这位母亲感叹道:儿子学习各方面都不错,但是让人莫名其妙的是,从上初中开始就发生了一些变化,跟父母没以前那么亲了,有什么事也不愿告诉父母,相反和同学朋友特别亲,晚上和好朋友打起电话没完没了。尤其是上了初二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特别犟,说什么都不听,老跟父母对着干。”听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这位母亲显然没有意识到儿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还在把儿子当小孩子看待。于是,我耐心地向她解释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变化,给她提出了几点建议,电话那头的母亲听后恍然大悟……
放下电话,我陷入了沉思:许多家长在孩子步入青春期时,往往会束手无策;孩子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期”,也会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亲子冲突的出现又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这一特殊时期呢?根据笔者在中学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家长和孩子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一、学会尊重孩子
心理学研究发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成人感增强,开始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同时希望父母、老师能将自己当成人看,尊重自己的意志和人格。家长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有时甚至固执地与父母顶撞。此时,家长的明智之举是正视孩子的变化,学会尊重孩子。
第一,尊重孩子,家长要放弃自己的权威角色。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往往会尝试着攻击家庭成员,这时候家长首先要放弃自己权威的角色,即便是对孩子提要求也要注意用平和的语气、商量的口吻,从而减少孩子的反抗情绪。
第二,尊重孩子,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家庭的一些决策,如购买家电、去何处旅游、周末如何度过等,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听听孩子的意见、主意,对孩子好的主意可加以采纳。家长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认可,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意识。
二、给孩子适当的心理空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与其他人进行交往时都要保持一个人际距离、空间。所谓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关系的不同而产生的情感和空间距离。当个人空间被侵犯时,就会有心理压力。在家庭中,孩子的个人空间如果被随意削弱或践踏时,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变得脆弱。因此,当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父母就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
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心理空间”。人是社会性动物,在许多场合下享用共同的空间,但“心理空间”是个人专有的,它的存在是合理的、正常的。父母应该给青春期的孩子留一个珍藏“私人秘密”的角落,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这样有助于孩子在心理上成为真正的“大人”。因此,要留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并正确指导孩子建设好这一心理空间:例如,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朋友,父母可以提建议,但不要干涉太多;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小秘密;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偷看孩子的日记、聊天记录,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乱翻孩子的书包等。
三、学会欣赏、鼓励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德里克曾说:“孩子需要成人的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建议家长不能只用严厉的指责作为与孩子交流的方式,而应真诚地鼓励孩子,发挥成人的爱心和耐心,这样孩子自然会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使孩子把握自己的责任心,走向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第一,在学习中多为孩子创设一些机会,多鼓励、多夸奖。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予以充分的肯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每天给孩子一个赞美。每天给孩子一个鼓励,或赞美、微笑、拥抱等,这样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使亲子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第三,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浑身缺点一无是处的人。父母不要只是挑剔孩子的错误,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做得精彩的方面。当孩子对自己的表现也很满意时,他才会更努力地去改正出现的错误,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
四、营造民主、祥和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最初的期望、教育,以及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孩子所起的作用,都大大超过了其他途径的影响。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营造民主、祥和的家庭氛围呢?
首先,夫妻要和睦相处,为孩子树立美好家庭的榜样。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既是孩子的教养者,又是孩子的朋友。父母与孩子能做到情感上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父母,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名成员,感受到家人的爱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成长。
最后,多抽时间陪陪孩子。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疏于关心孩子,使孩子在生活中缺乏“家”的温暖感受,没有安全依恋感,甚至使孩子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导致不良个性的发展。因此,父母的工作无论多忙,也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多创造一些交流的空间,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杨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