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2538
过程优化:提升学校心理辅导实效性的探索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2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实效性;过程优化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力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工作也不断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日益凸现:心理辅导的实效性不高,来访者未能获得更有效的帮助。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对象是中小学生,其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使得辅导过程必然呈现异于成人的特点。目前绝大多数的心理疗法来自于西方,本土化的很少,形成了“一个中国人用西方人的思想去帮助另一个中国人”的尴尬情形。这些情况提醒我们要在遵守心理辅导规范的前提下,勇于探索与突破,提高实效。

    一、优化首次面接

    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业任务重时间紧,加上对心理辅导的某些误解和成见,使得他们常常不能多次走进辅导室。为了节省时间,在会谈之前,接待教师可花几分钟时间介绍心理辅导流程、特点、范围、个人咨询风格、资质背景等,澄清某些成见偏见等。然后登记相关个人信息表,迅速了解背景资料,直接进入主题:“能不能具体说说你的烦心事呢”“今天来访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帮助”等,在倾听后进行初步心理评估和诊断等。如果出现咨访类型不匹配或超过咨询者能力之外的情形(如无求助欲望、有心理疾病等),及时告知或转介。

    需要注意的是,从首次咨询开始,学校辅导教师就应该把建立并巩固良好的咨访关系作为重要事情去做,并贯彻在整个咨询过程。多数咨询流派都重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并认为这是心理咨询取得成效的基础。罗杰斯则干脆指出:许多用心良苦的咨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些咨询过程中,从未能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咨询关系。心理辅导不同于其他许多工作之处,在于它是直接与人的心理接触,使用任何学派的理论和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