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1459
让学生成为自信的人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4期
     〔关键词〕学生;自信;爱心

    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真正成为会学习的人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自信的人呢?

    曾有一个学者到美国讲学,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学生:“这像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去:像鸡蛋,又像苹果;像水滴;像眼球,像气泡……而回国后,同样的问题,却遭遇了完全不同的场面,学生们面面相觑,长时间后,才有一名学生战战兢兢地说:“老师,它好像是一个零,就是你写得太大太圆了。”

    这可能是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的存在,无疑会令我们感到心虚:课下活蹦乱跳的小天使们,课堂上面对近乎追问的你,满座皆静无语的尴尬场面不是没有吧!自此想开去,面对21世纪充满竞争的社会,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做些什么呢?毫无疑问,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一、对学生永远不要失去信心,让我们的希望时刻占据学生的心灵

    有人说过:自信与成功呈等价关系,它具有明显的传递性,即愈是自信,愈会成功,而愈成功则愈自信。因此,每位教师在辅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时,应注意对学生“我能行”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实施各种策略,毫不吝啬“你能行”的激励话语。“作为大队委,你能行”“文明上网,你能行”“植树活动,你能行”……当然,这些激励不能一味地停留在口头上,教师还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贴近学生实际,关注个别差异,注重个别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逐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自觉设定目标、努力达成目标的良好习惯。

    二、保持我们的耐心,尽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汉彬,非常特别,学校举行趣味运动会,需两名学生表演“穿大鞋”节目,他说他能行,结果名列第三;学生会面向全校竞选国旗下讲话人,他自愿报了名,也未能一鸣惊人;去年教师节,我班准备推出一个小品节目,就是陈佩斯主演的《辣椒面》,他又想参加,但有明显的顾虑,报名后,班委会的几名同学也不同意,怕他“误事”。我以平和的语气,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并找他谈了话。谈话后的几天,班级宣传栏里多了一篇“体验小短文”——“抓住宝贵的机会,我一定能行”。站在宣传栏前,读着张汉彬发自心灵深处的话语,我庆幸自己给了他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随后,我帮他设计了道具,指导他一次又一次地观看VCD片。他创造性地改编了小品,并在班里进行了试演,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在阵阵掌声中,他噙着泪水,滑稽地给我来了一个敬礼,这特殊的敬礼,令我震撼。

    三、对学生及时肯定和鼓励,使自信真正占据学生心灵

    拥有自信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那么对于后进生,教师应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呢?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看到并让学生了解自身的闪光点,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给学生一个信息:我们看到了你的闪光点,这是你努力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你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取成功的。

    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人无我有”这一闪光面并确定被公众认可后,学生才会以高度的责任感、成功者的心态,把主体参与的精神发挥到极至,才有可能奋起直追,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想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习、智力、品德、性格等方面的闪光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眼到:通过观察直接了解学生;

    (2)口到:通过调查、谈话了解学生;

    (3)耳到:认真听取学生本人或其他学生的意见;

    (4)身到: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活动。

    (5)情到:充满爱心、真诚对待学生。

    学生张方胜,学习基础较差,久而久之成为后进生,不愿参与任何活动。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他也有要求进步的一面,如劳动积极、乐于助人、不计较他人的闲言碎语等。于是我抓住机会适时对他加以表扬鼓励,并有意安排他参加一些适宜的活动,使他的主体参与意识逐步增强,自信的火花一点点闪现出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如果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合作、实践活动中,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必然使学生在公平竞争的集体中逐渐步入后列,充满挫败感,长此以往,必然渐渐丧失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养能为学生发展插上翅膀,使学生的一切创造活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奉献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信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经济开发区海滨小学,青岛,266400)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逄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