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1284
心理辅导式班主任的探索与实践(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5期
     〔摘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成为一个心理辅导式的班主任,把过去那种偏重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转化到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上来,把被动应付问题转化到主动面对问题上,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和研究学生身上,做到胸中有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方法,将每一项常规工作都视为自己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良机。

    〔关键词〕心理辅导;班主任;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5-0018-03

    一、“别把孩子的心里话堵回去,让他说出来”——时代呼唤心理辅导式的班主任

    片段一:上课预备铃声缭绕在整个走廊,班主任李老师出现在班级门口,这时一阵匆忙的脚步声传到李老师耳中,学生小明上气不接下气地奔过来。“跑什么跑,想做百米飞人啊?”顿时班级里哄堂大笑,小明尴尬地站在门边,嗫嚅着:“不……不是……”还没有说完,李老师不耐烦地说了一句:“别啰嗦,上课了。”

    片段二:清晨的教室分外忙碌,这边学生纷纷找出作业,那边赵老师正一本一本检查着作业。赵老师来到小钱同学桌前,“作业呢?拿出来。”小钱低头翻找着,赵老师说:“作业做了没有?”小钱没有说话,“天天不做,你到学校来做什么?作业不交,就不要到学校来了。”

    上述两个片段在学校里很常见,一些教师忙于工作,把本来应该和学生沟通的契机变成了与学生心理更加疏远的时刻,形成了师生的情绪对立。

    还有很多班主任,他们几乎全身心地扑在班级管理工作上,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信奉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打是亲,骂是爱”,经常充当的是“警察”和“消防员”的角色,对学生采取的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的唠叨策略,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如何、教育效果如何,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简单的重复劳动上,搞得自己身心疲惫,却收效甚微,师生关系也日趋紧张。

    以上种种,究其原因是班主任本身的工作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一些教师总是习惯用班主任的权利对学生进行命令式的教育,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成为一个心理辅导式的班主任,把过去那种偏重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转到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上来,把被动应付问题转到主动面对问题上,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和研究学生身上,做到胸中有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方法,将每一项常规工作都视为自己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良机,把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作为提高自身工作效益的重要途径。

    1.心理辅导式班主任是班主任的角色要求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把教师的角色归纳为三大类:一是教学和行政的角色,包括充当教员、社会代表的榜样、课堂的管理员、办事员、青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等;二是心理定向的角色,包括教育心理学家、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社会心理学家、心理卫生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等;三是自我表现的角色,包括社会服务工作者、学习者与学者、父母形象、寻求权力者、寻求安全者等。

    教育心理学权威索里和德尔福特也根据情感因素,按照从消极到积极的次序把教师的作用分成三大方面:一是消极的作用,包括替罪羊、纪律的监督和执行者;二是权威者的作用,包括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集体的领导者和模范公民;三是支持作用,包括心理治疗工作者、朋友与知己。

    从以上可以看出,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是其角色的内涵要求。

    从现实层面看,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青少年学生走出了原来狭隘的天地,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这些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不少学生出现了较多的不适应,处于困惑、苦闷、焦虑、抑郁、仿徨等心理状态。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以及现代教育要求的深化,使一些班主任在工作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有些班主任在教育中经常出现“误诊”现象。在处理偶发事件和日常工作时,由于对学生心态缺乏了解,往往判断错误,作出错误对策,容易引起师生情绪对立,矛盾加深。改革工作方法,让班主任成为心理辅导式的班主任,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和效益,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这不仅是班主任工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现代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班主任是心理辅导的主力军

    班主任是心理辅导的主力军是由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决定的。首先,班主任是教师中最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一群,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比较全面。其次,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也都比较了解,通过电话、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保持联系的习惯也由来已久,更便于沟通。再次,班主任容易与班级各科任教师协调,他们会主动向科任老师了解情况,介绍班级的总体情况,提出一定的要求,科任老师发现班级中存在什么问题也会向班主任及时反馈,这样班主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班级情况,团结各科任老师齐心协力解决某些突发事件,省时省力,且更有效果。班主任的这些优势使其发挥着其他教师无可替代的作用,使其责无旁贷地站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第一线。

    班主任成为心理辅导主力军的现实可能性,使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学探索出了一条心理辅导式班主任的实践之路,这也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了实处,真正服务了最广大的学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心理辅导式班主任的培养和实践

    心理辅导的基本含义是为被辅导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发展性服务。学校心理辅导就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基础,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辅导式班主任,就是借鉴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以研究、了解学生为起点,运用尊重、同感理解、接纳与关注等,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在强化教育的体验性与渗透性的基础上,促进积极的人际互动,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引领学生感悟学习乃至生活的真谛,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心理健康教育还远未普及的今天,上海市第一中学从“双全互动”出发,即班主任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班主任全员投身心理健康教育,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践着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步:班主任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

    学生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不是仅靠良好的愿望、热情和一般的常识来安慰、劝说、鼓励学生,而是要用科学的助人知识和技能来帮助指导学生。因此,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技能是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关键。如掌握基本的观察法和谈话法,以便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掌握基本的倾听技术,如询问、鼓励与重复、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概述等,以澄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掌握辅导过程的影响性技术,如解释、指导、情感表达、自我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等,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掌握及时自我平衡技能,从而使自己在受到学生挑战时处于镇静思考的状态,在受到学生不良情绪感染后,能很快使自己恢复平静。

    为了让班主任成为心理辅导式的班主任,上海市第一中学依托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开展了全体班主任参与的“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技术研修班”,把研究学生心理发展、提高班主任班级心理辅导技术作为培训重点,通过讲座、研讨、观摩等活动,提升了班主任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水平,让班主任自觉主动地把班级心理辅导技术与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沈之菲)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