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本管理之路 营造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
〔关键词〕心本管理;和谐;校园心理环境
心本管理是指“以心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走“心本管理”之路,营造和谐心理环境是我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也是我校践行心本教育思想的体现。
校园心理环境一词是由法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通常是指师生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所创建的物质、文化、人际心理环境的总和。“和谐”从文字结构来看:“和”,禾——口,意为种田能吃饭,意旨“劳动”;“谐”,言——皆,意为都能说话,意旨“民主”。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的营造需要以心为本,时时处处关注师生的感受,满足师生的需要,以有利于师生愉快地工作、学习、生活、交往、成长为宗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中,人的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发展是愉悦的、积极的,有利于培养广大师生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善于沟通、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以心为本,走心本管理之路”的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理念。
一、以心为本,营造整洁、绿色、怡心的校园物质心理环境
1.校园物质心理环境建设体现“以心为本”的理念
校园环境建设不仅要整洁美观,更要呈现“活显性表象”,即让所有的环境硬件和软件“活”起来、“露”出来,显示出校园悦心、怡心、润心的教育功能,并能在人的大脑中产生“表象作用”;要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呈现“潜渗性表征”,即教育功能迁移、潜入人心,渗透人心,滋润人心,达到心理震撼的功效和产生“表征”效应。“赋予硬件以生命,赋予软件以灵魂”,是我们对校园物质环境育人的理解。
近年来,我校用心用情经营每一个有限的空间,为学生成长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一墙一砖一瓦都被寄予了体现七中精神的文化教育内容。在学校校园面积很有限的情况下,建成了颇具特色的生态校园景观:校门区域建有体现七中精神的“自强不息”的景观石;实验楼顶建有“静心园”;办公楼会议室楼顶建有“健心园”;在办公楼会议室一侧建有“怡心园”;实验楼前建有“学子园”;操场一角建有“慎独园”;连接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处建有文化长廊;实验楼一楼建有“心灵驿站”等。
学校内移步见景,处处孕育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师生们身临于“十景八石”之中,感受着美的环境,陶冶着爱的心灵。学校充分挖掘每一面墙壁的教育功能,设计了学生的“运动之星”“孝顺之星”“学习之星”等宣传板;教学楼每一个楼层的走廊墙壁上都设有各年级宣传栏,年级里各项活动的学生优秀作品在这里不断更换。这样的环境与学生息息相关,记载着他们的每一滴汗水和每一点进步。下课时常常会看到学生们驻足在宣传板前议论品评。他们在学习,在成长。
2.校园微观环境管理体现“心本管理”理念
在校园微观环境建设层面上关注教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教学设施、教学物品、教具用品在使用、维修中的舒适度、满意度;关注教师对信息资源利用的满意度。也许一台电脑的故障、一个麦克风的失灵在学校管理层面上谈不上大事,但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可能会影响他一天的工作状态和上课效果。
学校充分利用内部网络平台,无论哪个班级、哪位教师的电教设备或办公设备出现故障都会在内部网上申报,后勤和电教人员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及时答复给予维修,如需要外出采购也会告知并做好采购期的过渡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们在物品使用上、维修上的满意。在学校中教师们更关注教学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可利用性。学校搭建平台将各项活动的照片、视频、文字资料以及教师们的课件、教案、阶段性练习、测试题按年份、按学科、按年级整理共享在学校资源服务器中,让每位教师都能广泛涉猎、自由查找。现在教师们对学校信息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多,在相互学习中感受着集体的关爱和温暖。
二、以心为本,营造安全、温馨、友善的校园人际心理环境
营造校园人际心理环境的基础是以心为本。建设校园人际心理环境是要建立起校长和教师、教师与教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以心为本的人际关系,制度建设和管理上要公开、公平、公正;人际关系处理上力求不专制不放任,民主平等,相互尊重。
1.营造“安全”的校园心理环境
安全是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其中既包括外在威胁的消解,也包括内在无序的消解。安全感是人对环境的反应方式。营造无外在威胁、有序的校园环境,使师生拥有安全感,是保障师生拥有健康心理的基础。学校通过与派出所、社区等部门联合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改善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校长、校学生处、年级长及班主任从上至下一起严抓校内不文明行为,使学生中打架、勒索、抽烟、说粗口等不良现象已基本杜绝;普及安全教育常识,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及措施,完善校园安全设施,保障学校常规秩序井然。
2.营造“温馨”校园心理环境
学校通过建立民主的管理制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改善了师师、师生、生生的人际关系,促进了人与人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心理相融。虽然学校的财力很紧张,但在管理工作中依然注意提供和创造机会让教师们增进了解,感受学校集体的温暖。新年的校内游园,重阳节的退休教师慰问,校内教工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赛,青年教工的野狸岛郊游等活动的开展都给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业班考试前夕,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身心俱疲之时,学校组织毕业班学生写对老师的感言,浓浓的师生情,从校门口的宣传板、校园内电子大屏幕的滚动字幕、楼道中的学生感言墙到班级后面黑板报中的感人话语,一直激励并伴随着初三的教师和学生度过了最辛苦最难忘的中考复习阶段。温馨的心理氛围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内驱力。
3.营造“友善”的人际心理环境
友善的人际心理环境是学校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是激烈的,也是残酷的,每一个融入这场考试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在压力中拼搏,在竞争中进取。学生的优异成绩需要优秀的教师团队来支撑,需要好学上进的班级学风来激励。优化评价制度——由原来更多注重个体评价转向更多注重小团体评价,校内教师评价由原来的侧重个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转向侧重备课组的评价,避免恶性竞争,减少竞争中的内耗,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尽可能营造友善的人际氛围。要求备课组要“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资料统一”,校内的联欢、聚餐也以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如今年轻教师争着做课件,资深教师主动把握进度和搜集资料,每个备课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关爱、资源共享、和谐共处的友善氛围已经形成。有教师生病,同备课组的教师会主动承担任务。让同组的人信任,让同组的人欣赏,不给别人添麻烦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人与人之间的猜忌、指责少了,关爱、帮助多了,友善给教师带来的是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的提高。
三、以心为本,营造崇尚读书、笃学进取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
1.营造崇尚读书的校园心理环境
学校是读书的圣地,营造“与书为伴,快乐成长”的读书氛围,使“主动勤学,多思践行”的学风洋溢校园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践行心本教育思想的体现。学校开展了以“阅读,为生命奠基”为主题的系列“书香校园”活动,如古诗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好书推荐、图书漂流等活动,评比“书香班级”“读书之星”,让学生在书中成长,与经典同行,丰富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创建学习型校园。如今写读书笔记、摘抄美文、写日记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文大赛获奖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内的刊物《晨曦》《星星之火》《心灵驿站》成为学生施展才华、交流心得的舞台。
2.营造笃学进取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
以心为本,营造校园文化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我校的学生多来源于市区边缘,渔民和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弟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家长父母一方为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三分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要与家长的培养同步。为此,学校寒暑假期间布置书目鼓励亲子共读,学生自读家长要写反馈意见,每一次的家长会上都会进行专题的家庭教育培训。家长的文化素质固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但笃学进取,激励孩子学习的价值观念是可以树立的。随着活动的开展,家长们关心孩子的方式在改变。新年,家长为孩子买书的多了,买游艺机的少了;与老师沟通,说“只要孩子不学坏,他能学多少算多少”的家长少了,说“老师,我怎样做孩子才能爱读书”的家长多了。崇尚读书,笃学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不断形成。2008年我校被评为“珠海市书香校园”和“广东省书香校园”。
走心本管理之路,营造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能够缓解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能够化解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给予教师、学生的心理压力。走心本管理之路,营造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就是要关注师生的内心体验、心理需求;就是要让师生喜爱学校,依恋学校;就要使师生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七中学,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珠海,519000)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 (朱红)
心本管理是指“以心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走“心本管理”之路,营造和谐心理环境是我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也是我校践行心本教育思想的体现。
校园心理环境一词是由法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通常是指师生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所创建的物质、文化、人际心理环境的总和。“和谐”从文字结构来看:“和”,禾——口,意为种田能吃饭,意旨“劳动”;“谐”,言——皆,意为都能说话,意旨“民主”。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的营造需要以心为本,时时处处关注师生的感受,满足师生的需要,以有利于师生愉快地工作、学习、生活、交往、成长为宗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中,人的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发展是愉悦的、积极的,有利于培养广大师生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善于沟通、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以心为本,走心本管理之路”的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理念。
一、以心为本,营造整洁、绿色、怡心的校园物质心理环境
1.校园物质心理环境建设体现“以心为本”的理念
校园环境建设不仅要整洁美观,更要呈现“活显性表象”,即让所有的环境硬件和软件“活”起来、“露”出来,显示出校园悦心、怡心、润心的教育功能,并能在人的大脑中产生“表象作用”;要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呈现“潜渗性表征”,即教育功能迁移、潜入人心,渗透人心,滋润人心,达到心理震撼的功效和产生“表征”效应。“赋予硬件以生命,赋予软件以灵魂”,是我们对校园物质环境育人的理解。
近年来,我校用心用情经营每一个有限的空间,为学生成长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一墙一砖一瓦都被寄予了体现七中精神的文化教育内容。在学校校园面积很有限的情况下,建成了颇具特色的生态校园景观:校门区域建有体现七中精神的“自强不息”的景观石;实验楼顶建有“静心园”;办公楼会议室楼顶建有“健心园”;在办公楼会议室一侧建有“怡心园”;实验楼前建有“学子园”;操场一角建有“慎独园”;连接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处建有文化长廊;实验楼一楼建有“心灵驿站”等。
学校内移步见景,处处孕育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师生们身临于“十景八石”之中,感受着美的环境,陶冶着爱的心灵。学校充分挖掘每一面墙壁的教育功能,设计了学生的“运动之星”“孝顺之星”“学习之星”等宣传板;教学楼每一个楼层的走廊墙壁上都设有各年级宣传栏,年级里各项活动的学生优秀作品在这里不断更换。这样的环境与学生息息相关,记载着他们的每一滴汗水和每一点进步。下课时常常会看到学生们驻足在宣传板前议论品评。他们在学习,在成长。
2.校园微观环境管理体现“心本管理”理念
在校园微观环境建设层面上关注教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教学设施、教学物品、教具用品在使用、维修中的舒适度、满意度;关注教师对信息资源利用的满意度。也许一台电脑的故障、一个麦克风的失灵在学校管理层面上谈不上大事,但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可能会影响他一天的工作状态和上课效果。
学校充分利用内部网络平台,无论哪个班级、哪位教师的电教设备或办公设备出现故障都会在内部网上申报,后勤和电教人员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及时答复给予维修,如需要外出采购也会告知并做好采购期的过渡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们在物品使用上、维修上的满意。在学校中教师们更关注教学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可利用性。学校搭建平台将各项活动的照片、视频、文字资料以及教师们的课件、教案、阶段性练习、测试题按年份、按学科、按年级整理共享在学校资源服务器中,让每位教师都能广泛涉猎、自由查找。现在教师们对学校信息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多,在相互学习中感受着集体的关爱和温暖。
二、以心为本,营造安全、温馨、友善的校园人际心理环境
营造校园人际心理环境的基础是以心为本。建设校园人际心理环境是要建立起校长和教师、教师与教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以心为本的人际关系,制度建设和管理上要公开、公平、公正;人际关系处理上力求不专制不放任,民主平等,相互尊重。
1.营造“安全”的校园心理环境
安全是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其中既包括外在威胁的消解,也包括内在无序的消解。安全感是人对环境的反应方式。营造无外在威胁、有序的校园环境,使师生拥有安全感,是保障师生拥有健康心理的基础。学校通过与派出所、社区等部门联合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改善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校长、校学生处、年级长及班主任从上至下一起严抓校内不文明行为,使学生中打架、勒索、抽烟、说粗口等不良现象已基本杜绝;普及安全教育常识,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及措施,完善校园安全设施,保障学校常规秩序井然。
2.营造“温馨”校园心理环境
学校通过建立民主的管理制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改善了师师、师生、生生的人际关系,促进了人与人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心理相融。虽然学校的财力很紧张,但在管理工作中依然注意提供和创造机会让教师们增进了解,感受学校集体的温暖。新年的校内游园,重阳节的退休教师慰问,校内教工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赛,青年教工的野狸岛郊游等活动的开展都给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业班考试前夕,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身心俱疲之时,学校组织毕业班学生写对老师的感言,浓浓的师生情,从校门口的宣传板、校园内电子大屏幕的滚动字幕、楼道中的学生感言墙到班级后面黑板报中的感人话语,一直激励并伴随着初三的教师和学生度过了最辛苦最难忘的中考复习阶段。温馨的心理氛围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内驱力。
3.营造“友善”的人际心理环境
友善的人际心理环境是学校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是激烈的,也是残酷的,每一个融入这场考试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在压力中拼搏,在竞争中进取。学生的优异成绩需要优秀的教师团队来支撑,需要好学上进的班级学风来激励。优化评价制度——由原来更多注重个体评价转向更多注重小团体评价,校内教师评价由原来的侧重个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转向侧重备课组的评价,避免恶性竞争,减少竞争中的内耗,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尽可能营造友善的人际氛围。要求备课组要“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资料统一”,校内的联欢、聚餐也以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如今年轻教师争着做课件,资深教师主动把握进度和搜集资料,每个备课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关爱、资源共享、和谐共处的友善氛围已经形成。有教师生病,同备课组的教师会主动承担任务。让同组的人信任,让同组的人欣赏,不给别人添麻烦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人与人之间的猜忌、指责少了,关爱、帮助多了,友善给教师带来的是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的提高。
三、以心为本,营造崇尚读书、笃学进取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
1.营造崇尚读书的校园心理环境
学校是读书的圣地,营造“与书为伴,快乐成长”的读书氛围,使“主动勤学,多思践行”的学风洋溢校园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践行心本教育思想的体现。学校开展了以“阅读,为生命奠基”为主题的系列“书香校园”活动,如古诗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好书推荐、图书漂流等活动,评比“书香班级”“读书之星”,让学生在书中成长,与经典同行,丰富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创建学习型校园。如今写读书笔记、摘抄美文、写日记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文大赛获奖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内的刊物《晨曦》《星星之火》《心灵驿站》成为学生施展才华、交流心得的舞台。
2.营造笃学进取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
以心为本,营造校园文化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我校的学生多来源于市区边缘,渔民和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弟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家长父母一方为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三分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要与家长的培养同步。为此,学校寒暑假期间布置书目鼓励亲子共读,学生自读家长要写反馈意见,每一次的家长会上都会进行专题的家庭教育培训。家长的文化素质固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但笃学进取,激励孩子学习的价值观念是可以树立的。随着活动的开展,家长们关心孩子的方式在改变。新年,家长为孩子买书的多了,买游艺机的少了;与老师沟通,说“只要孩子不学坏,他能学多少算多少”的家长少了,说“老师,我怎样做孩子才能爱读书”的家长多了。崇尚读书,笃学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不断形成。2008年我校被评为“珠海市书香校园”和“广东省书香校园”。
走心本管理之路,营造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能够缓解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能够化解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给予教师、学生的心理压力。走心本管理之路,营造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就是要关注师生的内心体验、心理需求;就是要让师生喜爱学校,依恋学校;就要使师生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七中学,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珠海,519000)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 (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