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1281
走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5期
     〔关键词〕心理氛围;师生交往;教学;心理误区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走出误区,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一、 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

    一些政治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认为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成绩;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等。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和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在“打折扣”地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

    从教学过程本身来看,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仅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事实上,政治课教学如果在目标上存在“单一性”“低标准”“小范围”,就会捆住教师的教育思想,限制其教学思路,就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目标上应注重“全面性”和“高要求”。政治教师要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努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二、 变课堂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

    这种逆反性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其职业、专业的“反感”;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一些枯燥内容的反感;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师简单古板教学方式的反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功。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进行。

    三、 变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为“多向性”

    一些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忽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和谐”。师生教学的交往表现为“单向性”“一言堂”。这种单向性突出地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一灌到底,无学生活动;二是教师听不进学生独立的、有益的、新颖的观点或看法,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绝对权威,没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搞演说、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以自身的“一言”“一行”淹没了活跃的学生思想,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器。这种教学缺乏活力与生机,学生感到压抑,教师也十分疲倦。从心理学角度讲,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政治教师应明确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性,放下架子,改进教法,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式”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出好方法、好举措。

    有一位教育者说过:“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教学,犹如高手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的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思想政治课教学若能做到既有理智的增益,情趣、道德的熏陶,又有艺术的感染,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得到升华,那么这样的教学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惠安,362100)

    编辑/于 洪 终校/吴九君 (庄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