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110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6期
     搭建支架:围绕当前学习问题,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

    进行探索: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独立探索。在学生独立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但要注意,教师的引导应逐渐减少,以使学生最后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登。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情境性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因此,这种教学要求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作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以免使其远离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引导学生像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似地进行探索,而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因为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确定实际问题或真实性任务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问题或任务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因此,情境性教学又称抛锚式教学。情境性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创设情境: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如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

    协作学习: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3.随机进入教学

    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世界上的事物和问题是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要对某一事物或问题获得较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就要对同样内容的学习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教学情境、目的都是不同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和认识上的飞跃,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随机进入学习:根据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特性相关联的情境。

    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比较复杂,涉及到问题的许多方面,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从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问题,而非纯知识性提问。

    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使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受到考察、评论,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全面理解。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尽管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们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在协作、讨论过程中还包含有“对话”),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是由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所决定的。

    四、建构主义下的学习特点

    (一)建构主义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求知的需要,学习者用发现法、探索法等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设法加以验证。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判断或检测其学习行为是否有效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起辅导、引导、支撑、激励的作用。

    (二) 建构主义学习是社会性、真实性的学习

    学习者如遇到疑难问题,可与其他学习者讨论解决,也可通过请教教师的方法解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处于与他人的密切联系之中。学习者在一个复杂的、真实环境下进行学习,并通过积极的行动或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助于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三)建构主义学习是目标指引、建构、累积性的学习

    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在既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将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先前的学习内容相联系进行学习,并在对新信息加工的同时将其与其他信息相联系,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更复杂的信息。只有当既定的学习目标得到实现或形成时,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才被认为是成功的。

    五、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来看,它似乎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地位的考虑,而没有强调教师的地位。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却不应以此为理由而完全回避对教师地位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工作,所有的学生的学习都将处于盲目的状态。建构主义同时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机会,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评价,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技巧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强调知识的意义建构

    知识的获取途径很多,而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能自我发现知识。这种学习方法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却不利于学生去思考、发现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创造知识。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构造,主要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丰富学习情境的创设

    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应当以丰富的学习情境作为载体,学习情境既可以由教师通过精心的构建来获得,也可以直接来源于现实(下转第12页)(上接第6页)世界,由学生在实际的环境或模拟的环境中去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情境教学能启发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的经验去理解、去同化、去建构新的知识,赋于新的知识以某种意义。当原有经验不足以同化新知识时,则需要创设新的学习情境,令学生能对原有的认知进行改造与重组,以顺应认知结构,完成对新的知识意义的建构。

    (四)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会话

    建构式教学认为,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它包括学生与情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以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互动的重心。教师应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各小组内共同分析信息,研究问题,取得共识,进而小组之间交流,相互协商。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旨在让整个学习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共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这对学习技能较弱的学生尤其起着很好的激励作用,很值得大力提倡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周志娜,叶锡恩,刘晓.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1999.(6).

    [2]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改革[EB/OL]. 新课程教育网,2005.6.2.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作者单位:福建石狮蚶江中学,泉州,362700)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谢雅雅)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