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的十大心理行为分析(2)
心理行为分析:信息加工是有意义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表象、联想、类比、分析、综合、列表、作图、提问、答疑、动手制作等方法策略来促进自己对新信息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很显然,信息加工能力不足的学生需要学习他们所能使用的方法来增强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及相关组织结构的理解,也需要拓展视野、真正参与和品味生活实践。
7.选择重点
正向心理行为:知道学科教学重点;知道自己学习的具体状态,能够鉴定、区分学习内容的性质及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并对重要内容进行充分学习;会提取自己的相对薄弱的知识点优先学习。
负向心理行为:多无自己的学习重点;总是赶着写作业而无自己的心得与把握感;感觉有很多问题,却不晓得先做什么;跟风学习,别人谈的都是重点而无自己的重点。
心理行为分析:高效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选择出最重要的信息并加以更多的注意和学习。这既需要对学习系统的基本了解与把握,也需要对自己学习状态及追求目标的了解与把握,是一项需要匹配智慧和承担勇气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8.学习辅助
正向心理行为:将老师、同学、教材都看作支持自己学习的资源而正确使用;读书会划重点作眉批等;课堂笔记有自己的使用价值,会记重点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安排时间择要解决;会使用图表等多种方法组织学习;会备参考书,会与他人探讨学法;会重视作业中呈现的疑难问题并及时记下解题思路以利复习参考。
负向心理行为:忙于抄板书;少用教科书或参考书,或划得太花而无辅助意义;不善及时归纳小结;少与人探讨交流;不会使用图表等多种手段组织自己的学习。
心理行为分析: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他人创造的学习辅助手段和设计运用自己的学习辅助手段组织学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材中的标题、特殊字体、特殊标记、图表等均有特定的意义,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识别或使用这些“标记”,他们就不能从中受益。
9.自我测试
正向心理行为:能利用学习各环节自我提问并进行求证;能在课后使用心理复习法,如在头脑中“复述”或“过电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能围绕学习需要组织自学;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处理;能够借助学习的目标纲要检查自己的掌握状态。
负向心理行为:只有在作业、考试得到老师的批复后才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状态;不善于自我提问、自我检查;感觉自己有许多不懂之处却不能具体化为清晰的问题,也不善于将相关问题系统化。
心理行为分析:自我测试可以使学习更充分,使学习过程中隐含的错误得以暴露;还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跨章节的综合,是鉴定是否需要额外学习的重要方法。得分低的学生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并进行相关技术训练。
10.考试策略
正向心理行为:将考试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接受乃至感谢它(考试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考前准备,包括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要到位;另一个是考场的发挥水平,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相信自己,专注地审题和作答,力求精确完整地书写答案;考后能就自己的发挥效果作小结,提取好的经验,修正不足。
负向心理行为:害怕或讨厌考试,不能统筹考试时间,遇到不会做的题就惊慌失措,为了赢得做某些题的时间而在其他题上赶任务;总到快要考试时才用功,顾此失彼;考试中边做题边估计得分;对周围环境过于敏感,别人做题的书写声会对其构成压力;考后不会总结经验,也没有补缺漏的自主行为。
心理行为分析:接纳乃至感谢考试的心态会让学习者更真诚而轻松地面对它,并主动在考前准备、考场发挥和考后调整上下功夫。考前准备包括对考试内容复习的计划安排、对考试题型的了解和常用解题方法的掌握、考前心理调适等;考场发挥主要包括考试心理调适、相关用具准备、根据试题特点审题作答、检查验证及考试时间的把握等。考后调整则为后续学习作更具针对性的引领。不足者需要作解题及应试技巧的系统训练。
二、优化高中生学习策略指导亟待关注的基本问题
由上述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的十个层面的心理行为分析,我们不难看到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当前的身心状态和先前的知识、态度、经验、信念、信息加工水平及行为习惯等都在综合地影响着他们的具体学习效果。学习状态可以观察,学习效果则需要系统评估。学科教师首先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如能更充分地将以下问题纳入与学生的互动范畴,对观察识别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支持和促进学生选用适宜的学习策略而学会学习、对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关注并调适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行为
(1)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看法、满意度与期待改善的问题。
(2)学生对学科教学的看法、对教学要求的满意度及自己可贡献的资源。
(3)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及其与目前学习生活的联结程度、与具体学科学习的联结程度;学科知识的普及对社会精神文明所能作的贡献、对国家建设所能作的贡献。
(4)与学生探讨更注重理解还是注重成绩——教学要求与评价的导向如何设立。
(5)学科学习对提高生活品质所能作的贡献,怎样学能达成这种贡献。
(6)学生面对学习过程各环节(预习、上课、笔记、复习、作业等)的一般处理方法及其可改善的空间。
(7)学生如何提高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何更多组织来自师生的宝贵经验分享。
(8)学习效果的正确归因。澄清优势智能的作用,明确扬长避短的意义,了解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等。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测试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1)了解自我测试的价值以及在教学各环节怎样促进学生的自我测试。
(2)自我测试与选择要点、时间管(下转第18页)(上接第15页)理有何内在关系。
(3)学生是否制定并坚持执行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时间安排表?不能执行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4)学生的时间安排表中是否包括具体的学习目标、执行时间和执行方法?
(5)怎样指导学生学会鉴定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
(6)怎样训练并提高学生抗干扰、抗拖延的能力?
3.关注并调适学生的消极思维与失控行为
(1)学生在指向当前学习任务时的消极思维特点及其化解方法分享。
(2)使学生明白消极思维为什么会降低学习效率。
(3)积极思维模式与消极思维模式的比较及其对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影响分享。
(4)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5)指导学生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有效学习。
(6)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智能组合特点平衡可操作地执行各科教学要求。
4.培养和提高学生指向具体学习内容的组织加工策略
(1)如何增进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保持、再现乃至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经常性地分享信息加工的方法。
(2)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指导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有序的知识结构。
(4)训练学生学会梳理每天/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选择最重要的问题优先学习。
(5)使学生学会确认自己的学习效果及需要额外学习的内容。
(6)安排学习计划并保障计划的有效执行。
(7)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并总结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8)如何使用教材、教师、同学、作业等资源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9)学会在课内外与人分享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10)了解自我测试的价值及其方法途径。
(11)考试题如何优化组合才能更好反映教学目标要求。
(12)学会让自己对考试内容有一种整体的把握感。
(13)学会筛选相对重要的考试内容并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抓落实。
(14)考前和考场心理调适各包括哪些内容?
(15)怎样作好考后调整?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心理室, 厦门,361012)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黄碧芬)
7.选择重点
正向心理行为:知道学科教学重点;知道自己学习的具体状态,能够鉴定、区分学习内容的性质及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并对重要内容进行充分学习;会提取自己的相对薄弱的知识点优先学习。
负向心理行为:多无自己的学习重点;总是赶着写作业而无自己的心得与把握感;感觉有很多问题,却不晓得先做什么;跟风学习,别人谈的都是重点而无自己的重点。
心理行为分析:高效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选择出最重要的信息并加以更多的注意和学习。这既需要对学习系统的基本了解与把握,也需要对自己学习状态及追求目标的了解与把握,是一项需要匹配智慧和承担勇气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8.学习辅助
正向心理行为:将老师、同学、教材都看作支持自己学习的资源而正确使用;读书会划重点作眉批等;课堂笔记有自己的使用价值,会记重点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安排时间择要解决;会使用图表等多种方法组织学习;会备参考书,会与他人探讨学法;会重视作业中呈现的疑难问题并及时记下解题思路以利复习参考。
负向心理行为:忙于抄板书;少用教科书或参考书,或划得太花而无辅助意义;不善及时归纳小结;少与人探讨交流;不会使用图表等多种手段组织自己的学习。
心理行为分析: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他人创造的学习辅助手段和设计运用自己的学习辅助手段组织学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材中的标题、特殊字体、特殊标记、图表等均有特定的意义,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识别或使用这些“标记”,他们就不能从中受益。
9.自我测试
正向心理行为:能利用学习各环节自我提问并进行求证;能在课后使用心理复习法,如在头脑中“复述”或“过电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能围绕学习需要组织自学;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处理;能够借助学习的目标纲要检查自己的掌握状态。
负向心理行为:只有在作业、考试得到老师的批复后才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状态;不善于自我提问、自我检查;感觉自己有许多不懂之处却不能具体化为清晰的问题,也不善于将相关问题系统化。
心理行为分析:自我测试可以使学习更充分,使学习过程中隐含的错误得以暴露;还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跨章节的综合,是鉴定是否需要额外学习的重要方法。得分低的学生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并进行相关技术训练。
10.考试策略
正向心理行为:将考试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接受乃至感谢它(考试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考前准备,包括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要到位;另一个是考场的发挥水平,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相信自己,专注地审题和作答,力求精确完整地书写答案;考后能就自己的发挥效果作小结,提取好的经验,修正不足。
负向心理行为:害怕或讨厌考试,不能统筹考试时间,遇到不会做的题就惊慌失措,为了赢得做某些题的时间而在其他题上赶任务;总到快要考试时才用功,顾此失彼;考试中边做题边估计得分;对周围环境过于敏感,别人做题的书写声会对其构成压力;考后不会总结经验,也没有补缺漏的自主行为。
心理行为分析:接纳乃至感谢考试的心态会让学习者更真诚而轻松地面对它,并主动在考前准备、考场发挥和考后调整上下功夫。考前准备包括对考试内容复习的计划安排、对考试题型的了解和常用解题方法的掌握、考前心理调适等;考场发挥主要包括考试心理调适、相关用具准备、根据试题特点审题作答、检查验证及考试时间的把握等。考后调整则为后续学习作更具针对性的引领。不足者需要作解题及应试技巧的系统训练。
二、优化高中生学习策略指导亟待关注的基本问题
由上述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的十个层面的心理行为分析,我们不难看到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当前的身心状态和先前的知识、态度、经验、信念、信息加工水平及行为习惯等都在综合地影响着他们的具体学习效果。学习状态可以观察,学习效果则需要系统评估。学科教师首先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如能更充分地将以下问题纳入与学生的互动范畴,对观察识别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支持和促进学生选用适宜的学习策略而学会学习、对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关注并调适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行为
(1)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看法、满意度与期待改善的问题。
(2)学生对学科教学的看法、对教学要求的满意度及自己可贡献的资源。
(3)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及其与目前学习生活的联结程度、与具体学科学习的联结程度;学科知识的普及对社会精神文明所能作的贡献、对国家建设所能作的贡献。
(4)与学生探讨更注重理解还是注重成绩——教学要求与评价的导向如何设立。
(5)学科学习对提高生活品质所能作的贡献,怎样学能达成这种贡献。
(6)学生面对学习过程各环节(预习、上课、笔记、复习、作业等)的一般处理方法及其可改善的空间。
(7)学生如何提高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何更多组织来自师生的宝贵经验分享。
(8)学习效果的正确归因。澄清优势智能的作用,明确扬长避短的意义,了解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等。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测试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1)了解自我测试的价值以及在教学各环节怎样促进学生的自我测试。
(2)自我测试与选择要点、时间管(下转第18页)(上接第15页)理有何内在关系。
(3)学生是否制定并坚持执行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时间安排表?不能执行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4)学生的时间安排表中是否包括具体的学习目标、执行时间和执行方法?
(5)怎样指导学生学会鉴定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
(6)怎样训练并提高学生抗干扰、抗拖延的能力?
3.关注并调适学生的消极思维与失控行为
(1)学生在指向当前学习任务时的消极思维特点及其化解方法分享。
(2)使学生明白消极思维为什么会降低学习效率。
(3)积极思维模式与消极思维模式的比较及其对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影响分享。
(4)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5)指导学生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有效学习。
(6)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智能组合特点平衡可操作地执行各科教学要求。
4.培养和提高学生指向具体学习内容的组织加工策略
(1)如何增进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保持、再现乃至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经常性地分享信息加工的方法。
(2)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指导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有序的知识结构。
(4)训练学生学会梳理每天/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选择最重要的问题优先学习。
(5)使学生学会确认自己的学习效果及需要额外学习的内容。
(6)安排学习计划并保障计划的有效执行。
(7)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并总结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8)如何使用教材、教师、同学、作业等资源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9)学会在课内外与人分享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10)了解自我测试的价值及其方法途径。
(11)考试题如何优化组合才能更好反映教学目标要求。
(12)学会让自己对考试内容有一种整体的把握感。
(13)学会筛选相对重要的考试内容并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抓落实。
(14)考前和考场心理调适各包括哪些内容?
(15)怎样作好考后调整?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心理室, 厦门,361012)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黄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