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3190192
班主任应激状态下的心理防御机制评析(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第10期
     〔摘要〕心理防御机制适度地使用可以缓解人的压力,使人恢复心理平衡,消极使用则会使人焦虑、抑郁、退缩甚至恐惧。班主任是一项高应激的工作,在应对焦虑时,如果未采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消极防御机制,会继发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情绪高压。班主任应了解心理防御机制原理,积极应对工作压力。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防御机制;评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0-0010-04

    一、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经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进行系统研究后理论逐渐成熟。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为本我服务,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个体的行为,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导致人的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就会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能得到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逃避性的,如压抑、否定、退行、潜抑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