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89970
走出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战略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1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受到重视,在广大师生和心理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然而,笔者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工作效能感低,自我感觉未受学校重视。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头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存在的这些问题限制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们认为其原因是部分心理辅导教师习惯于在心理咨询室中等待学生的到来,等待学校领导与其他教师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该是心理辅导教师“走出心理咨询室”,而非在心理咨询室“等待”。

    一、为何要“走出心理咨询室”

    面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提出“走出心理咨询室”战略,总体上说,它有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

    1.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的提升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教育工作面向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要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面向全校。然而,当前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面向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以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为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心理辅导工作必须“走出心理咨询室”。

    事实上,“走出心理咨询室”,面向广大师生,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且有助于提升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预防力;不仅有助于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了解心理辅导,而且有助于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教学问题;不仅有助于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协调(比如德育、体育),而且有助于学校领导的教育管理工作。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的提升和发展,促进了学校整体文化的积淀和建设。

    2.有助于提升广大师生的认识与兴趣

    学生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离不开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和支持,然而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学生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比如,他们往往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甚至有人认为是针对心理疾病)个体的教育,以至于他们不敢与心理辅导接触,甚至抗拒心理健康教育,这与心理辅导未走出心理咨询室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心理咨询室,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活动和工作,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获得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科任教师的教学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有助于广大学生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体验心理辅导的乐趣、作用和魅力,从而吸引师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

    3.有助于获得学校领导的肯定与支持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学校领导也逐渐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并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开始投入资金成立心理咨询室,招聘专职心理辅导教师。问题在于,如果学校领导看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就可能对其产生怀疑态度,甚至是否定态度。如果学校领导能够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诸多工作,感受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的提升,肯定会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教师“走出心理咨询室”,有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校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心理辅导教师应定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而不是等待校领导走访咨询室去了解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如果心理辅导教师面向全校,开展大量活动,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为学校整体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校领导就会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说心理辅导“走出心理咨询室”,有助于获得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肯定和支持。

    4.有助于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的效能感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心理辅导教师对心理辅导工作的信心和效能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当前,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较低,甚至出现职业倦怠,这与其在心理咨询室里被动等待学生有关。在这被动的等待中,个体的潜能受到限制,而积极的实践有助于个体潜能的激发,提升自我效能感。

    心理辅导教师走出心理咨询室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心理辅导教师走出心理咨询室,开展大量的活动和工作,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可以提高工作能力,激发自我潜能。另外,在大量活动开展之后,心理辅导教师如果得到学生、教师、校领导的认可,对心理辅导教师来说则是最大的鼓励。同时,也可以得到师生们的建议,从而改进工作。这些均有助于心理辅导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二、如何“走出心理咨询室”

    “走出心理咨询室”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心理咨询室”,应该走向哪里呢?

    1.走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心理辅导首先要走向学生,而且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心理辅导教师除了开展个案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外,更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活动。

    首先,心理辅导课是走向全体学生的很好途径,应该得到应用和推广。

    其次,模仿学校的团委学生处的工作方式。比如,可以开展心理运动会、心理主题班会、心理漫画大比拼、心理演讲赛等,这些面向全体学生,且具有积极性的心理活动比传统的个案辅导更具影响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再次,成立心理社团。心理社团是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学生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社团,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比如开展心理调查,进行课题研究等。

    2.走向全体教师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需要全体教师的配合和参与,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提到的,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因此,心理辅导需要走出心理咨询室,走向全体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向科任教师提供教学建议,比如指导科任教师运用倾听、共情技术,了解学生的心声,改善师生关系。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向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建议,比如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课,促进班级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氛围。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向教师提供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其他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

    3.走向学校领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学校领导的影响,如何吸引领导的关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之一。采取走出心理咨询室策略,走向学校领导,有助于获得领导的支持。那么如何走向校领导?

    首先,定期向校领导汇报工作。比如,可以采取简报制,即每个星期对心理辅导室所开展的工作、获得的成效以及后续工作计划进行总结,写成简报,向校领导汇报,使领导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次,向领导提供管理建议。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教育本身也有促进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也有助于校领导的教育管理。比如,可以建议校领导以人本主义理念,促进形成和谐的教师氛围。

    4.走向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咨询室,走向校园,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首先,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具体活动形式很多,比如,在学校的宣传黑版和校园报上增加心理板块,向广大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走廊上张贴学生自己创作的有关心理健康的作品(如心理漫画,心悟感言)。

    其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比如,在学生寝室里增加心理和谐的因素。

    5.走向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心理辅导教师走出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带向家长,也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访。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技巧,促进家长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改进家长家庭教育技巧。

    其次,开展亲子活动。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参与,使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心理辅导的魅力。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广大心理教师共同推进。心理辅导走出咨询室,走向全校是未来心理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还需结合学校特色,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丽红 苏友尊 叶晓敏 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