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性格特殊学生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性格;特殊;家庭环境;心理疏导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好的性格能使个体在生活、心理和社会适应之间处于一个协调、和谐的状态;而坏的性格,如偏执、孤僻、依赖、粗暴等,对人的各方面发展起阻碍作用。俗话说“性格即命运”就是这个道理。有感于此,我在班级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现班上有性格特殊的学生,就会对他们的成长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经过调查发现,每个性格特殊的学生背后基本上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是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形成了特殊的性格。因此,班主任要给这些性格特殊的学生更多的宽容和关爱,要对这些学生的性格养成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为他们作性格测定,对他们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和矫治,改善他们的心理环境,引导他们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班主任每接管一届新生,应及早对全班学生的成长环境排查摸底,对处在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应多给予关爱,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应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家校联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个案分析一
1.个案问题表现
徐××,男,12岁,走读生。独生子,父亲是某私营企业厂长,母亲是护士。健康状况:身体发育正常,体质较好。与本班同学关系较紧张,好胜心太强,自我表现欲望较高,经常不失时机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头脑较聪明,虽学习不够努力,但成绩较好。上课爱讲话或做小动作,时常不由自主地走出座位硬拉别人说话。
性格偏执,爱面子,希望老师一味表扬、赞美他。在他心情愉快时,较热爱劳动,有时还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在受到批评或责罚后,会赌气,会与老师顶嘴,竭力为自己辩护,有时还会控制不住自己,嚎啕大哭;会对与之发生冲突的同学拳脚相加,乱摔课桌椅。
2.原因分析
(1)家庭气氛不融洽。父母关系紧张、性格暴躁是造成其性格不可捉摸的主要原因。母亲怀疑丈夫另有新欢,只要丈夫哪次下班后晚回家,就会大发雷霆。父母之间经常大打出手,儿子劝解,也会遭到毒打。但有时父母心情好时又对其较为亲昵,疼爱有加。
(2)爷爷奶奶的溺爱。小时候基本上由爷爷奶奶抚养,到上小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即使其侮辱了别人也舍不得骂上一句,因此养成了他不容异己、稍不如意就耍性子的习性。
3.教育措施
(1)班主任主动与其父母保持联系,互通家校表现情况,让家长认识到因他们自身的原因而对孩子造成的严重影响,敦促他们努力改正不足,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
(2)班主任经常和他谈心,询问他心中的苦恼,并耐心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其知道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个案分析二
1.问题表现
张××,女,11岁,走读生。独生女,父母已离异5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在菜市场做生意,未再婚,父亲已再婚并又生子。小时候体弱多病,但发育正常,现体质较好。与同学关系平淡,基本上不和任何同学说话。学习劲头时高时低,成绩不稳定,处于班级中等以下。
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面对挑战和竞争,常采取回避态度。对任何事都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喜欢自我封闭,尽量隔绝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但最近有一天,其生父突然来学校看望她时,她又表现出十分桀骜的一面,坚决拒收生父给她买的礼物,目光中充满了对生父的仇恨。
2.原因分析
(1)父母关系紧张。在未离婚前,父母经常打骂吵架。有一次,她亲眼看到父亲抓起凳子狠狠地朝母亲头上砸去,以致母亲头破血流。只要一想起这件事,她就对父亲恨得咬牙切齿,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一种戒备心理。
(2)母亲离异后经济窘迫,起早摸黑做生意,很少与她在一起促膝谈心。但母亲对其又百般宠爱,不让女儿受一点委屈,因此使其产生了这个世上只有妈妈好、外人都不好的不良观念。
3.教育措施
(1)消除自卑感和戒备心理。班主任和其母亲取得联系,告诉其应正面教育孩子,不应再在孩子面前说生父的坏话,逐步消除其戒备心理。
(2)鼓励其广交朋友,积极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去。班主任鼓励其他同学主动与其接近,让其切身感受到同学没有歧视她、忘记她,她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顾建英)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好的性格能使个体在生活、心理和社会适应之间处于一个协调、和谐的状态;而坏的性格,如偏执、孤僻、依赖、粗暴等,对人的各方面发展起阻碍作用。俗话说“性格即命运”就是这个道理。有感于此,我在班级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现班上有性格特殊的学生,就会对他们的成长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经过调查发现,每个性格特殊的学生背后基本上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是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形成了特殊的性格。因此,班主任要给这些性格特殊的学生更多的宽容和关爱,要对这些学生的性格养成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为他们作性格测定,对他们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和矫治,改善他们的心理环境,引导他们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班主任每接管一届新生,应及早对全班学生的成长环境排查摸底,对处在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应多给予关爱,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应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家校联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个案分析一
1.个案问题表现
徐××,男,12岁,走读生。独生子,父亲是某私营企业厂长,母亲是护士。健康状况:身体发育正常,体质较好。与本班同学关系较紧张,好胜心太强,自我表现欲望较高,经常不失时机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头脑较聪明,虽学习不够努力,但成绩较好。上课爱讲话或做小动作,时常不由自主地走出座位硬拉别人说话。
性格偏执,爱面子,希望老师一味表扬、赞美他。在他心情愉快时,较热爱劳动,有时还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在受到批评或责罚后,会赌气,会与老师顶嘴,竭力为自己辩护,有时还会控制不住自己,嚎啕大哭;会对与之发生冲突的同学拳脚相加,乱摔课桌椅。
2.原因分析
(1)家庭气氛不融洽。父母关系紧张、性格暴躁是造成其性格不可捉摸的主要原因。母亲怀疑丈夫另有新欢,只要丈夫哪次下班后晚回家,就会大发雷霆。父母之间经常大打出手,儿子劝解,也会遭到毒打。但有时父母心情好时又对其较为亲昵,疼爱有加。
(2)爷爷奶奶的溺爱。小时候基本上由爷爷奶奶抚养,到上小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即使其侮辱了别人也舍不得骂上一句,因此养成了他不容异己、稍不如意就耍性子的习性。
3.教育措施
(1)班主任主动与其父母保持联系,互通家校表现情况,让家长认识到因他们自身的原因而对孩子造成的严重影响,敦促他们努力改正不足,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
(2)班主任经常和他谈心,询问他心中的苦恼,并耐心地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其知道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个案分析二
1.问题表现
张××,女,11岁,走读生。独生女,父母已离异5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在菜市场做生意,未再婚,父亲已再婚并又生子。小时候体弱多病,但发育正常,现体质较好。与同学关系平淡,基本上不和任何同学说话。学习劲头时高时低,成绩不稳定,处于班级中等以下。
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面对挑战和竞争,常采取回避态度。对任何事都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喜欢自我封闭,尽量隔绝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但最近有一天,其生父突然来学校看望她时,她又表现出十分桀骜的一面,坚决拒收生父给她买的礼物,目光中充满了对生父的仇恨。
2.原因分析
(1)父母关系紧张。在未离婚前,父母经常打骂吵架。有一次,她亲眼看到父亲抓起凳子狠狠地朝母亲头上砸去,以致母亲头破血流。只要一想起这件事,她就对父亲恨得咬牙切齿,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一种戒备心理。
(2)母亲离异后经济窘迫,起早摸黑做生意,很少与她在一起促膝谈心。但母亲对其又百般宠爱,不让女儿受一点委屈,因此使其产生了这个世上只有妈妈好、外人都不好的不良观念。
3.教育措施
(1)消除自卑感和戒备心理。班主任和其母亲取得联系,告诉其应正面教育孩子,不应再在孩子面前说生父的坏话,逐步消除其戒备心理。
(2)鼓励其广交朋友,积极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去。班主任鼓励其他同学主动与其接近,让其切身感受到同学没有歧视她、忘记她,她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顾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