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2年第4期
编号:13182846
由小蚕引发的生命教育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4期
     [关键词] 生命教育;珍惜生命;价值

    一位朋友用去年留下的蚕子孵化出不少小蚕,因为一下子养不了那么多,送给了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孩子们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起责任感与爱心,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的学生。他们听说后,主动跟我提出要照顾小蚕。我告诉他们,先回家看看住家附近有无桑树,毕竟要先解决小蚕的食物问题。

    第二天,十几个学生带来了小盒子和桑叶,兴奋地到我办公室领养小蚕。我接过他们的小盒子,给他们建议如何给蚕宝宝布置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小家。看到有些所谓的“桑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因为有些叶子一看就跟桑叶差别很大,根本不是桑树的叶子。城市里的孩子对植物并不是特别了解,但孩子喜欢小动物的天性使得他们以为给蚕宝宝找到了可口的食物,殊不知蚕对食物很挑剔,如果不是桑叶,宁可饿死也不会吃。我给学生们展示了真正的桑叶,又用图片让他们知道桑树的样子,以免再次采错。

    第三天,孩子们的热情更加高涨,已经有一些同学说从离家并不近的地方找到了桑树,采到了桑叶。我被他们的积极性感动了,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好好陪伴孩子们完成饲养小蚕的任务。我把一条条蚕宝宝小心翼翼地放进他们铺着桑叶的小盒子里。孩子们的眼光热切地注视着一条条小生命,似乎在它们身上寄托了无限的期望。紧接着,我把自己以往照顾蚕宝宝的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准备饲养小蚕的十来个孩子,鼓励他们完成任务,有所收获。

    第四天,一个孩子告诉我有小蚕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孩子无助地看着我,眼泪都要流下来了。我一边安慰他,一边帮他分析原因,希望他把教训告诉其他同学。照顾小蚕需要格外细心,比如要采集新鲜嫩绿的小桑叶,必要时切成细丝,小蚕才能正常进食。令我欣慰的是,大多数孩子照顾的小蚕在顽强地长大着。

    一天,一个孩子哭着对我说:蚕宝宝已经长大不少,都开始蜕皮了,吃着同一棵桑树上的叶子,竟然口吐绿水,一条条死去了。我搂着孩子,难过地安慰着他。孩子们经历的这一切,肯定令他们特别伤心,同时这些经历又是很难得的,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离去的痛苦。

    大约过了一个月,只有几个孩子精心照料的小蚕经历了四次蜕皮,最终结茧变蛾,又孕育出蚕子,完成了整个生命历程。孩子们跟我聊天时说:他们懂得了照顾小生命特别不容易,要非常细心周到;看着小生命死去时,感觉心情很难过,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明白了活着特别好,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死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孩子们的话充满了童真,也是发自肺腑的,道出了他们饲养小蚕的真切感受。

    细想整个过程,虽然仅仅历时一个月,孩子们的收获却非常之多。记得一位妈妈曾经跟我说,她和孩子共同照料一只小兔子,小兔子突然死去时,孩子难过得嚎啕大哭,她自己也很伤心,不知道怎么安慰孩子,以至于很长时间孩子都心情抑郁。

    其实,和孩子们一起照顾小动物的过程就是一次生命教育的过程。什么是生命教育?它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说到底就是死亡教育。死亡,显然是一个有禁忌的话题,谁要是张口闭口地提到“死”字,身旁的人都会呸几口,说这是不吉利的。但事实上,只有经历过死亡事件的人,包括至亲去世、朋友遇难、宠物死去……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意味着什么。我的学生面对他们亲手饲养的小蚕死去的时候,肯定也在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小蚕为什么会死?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有低龄化倾向。有专家指出,这与生命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和种种生命困惑的出现,与其生活环境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相关。

    长期以来,教育一直被“功利”所包围,生命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的盲点。孩子对死亡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和思考,不清楚“死”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生”的宝贵,自然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更不知道尊重他人的生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可谓不遗余力,而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的生命教育却有意无意被忽略了。

    前不久,药家鑫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的事件成为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话题。一个大学生,对生命没有一点敬畏之心,漠视他人生命,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虐待动物、打架、群殴、吸毒、自杀等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悲剧一次次发生,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青少年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每次分析我得出的结论都是:我们缺乏生命教育。

    生命的学习,或许需要经历离别及死亡的痛苦,只有经历了这些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其实多么艰难,又是多么珍贵!要想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需要教育者的精心设计。那么,“生命教育”这门课到底该怎么上?

    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学校应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考虑,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生命教育环境。另一方面,要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通过广播、橱窗、展览、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从而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善待自己与他人。

    “生命教育离不开课堂教育的渗透。” “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要体现多学科交叉渗透。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同时,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学校的重视,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我们应强化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死亡,培养他们坚强的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懂得正是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更需要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市史家小学,北京,100010)

    编辑/于 洪 黄才玲 终校/杨 怡, http://www.100md.com(崔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