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改变态度
心理实验,认知失调
〔关键词〕心理实验;冲突;认知失调一、引言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自1951年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首创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最令人感兴趣的理论之一。认知失调就是一个人在作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接触到一些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的信念后所体验到的冲突状态。费斯廷格提出了有关认知失调理论的两大基本假设:
第一,作为一种心理上的不适,不协调的存在感将推动人们去努力减少不协调,并力求达到认知和情感协调一致的目的。具体说来,减少不协调的途径有三:一是改变行为,使主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二是改变态度,使主体的态度符合其行为,从而达到协调;三是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来消除原有的不协调感。
第二,当不协调出现时,除设法减少它以外,人们还可以主动避开那些很可能使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内外因素和信息因素。人们在这种冲突状态下可以有何作为呢?面对这些减少认知不协调的方法,个体是如何作出选择的呢?为此,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和卡尔史密斯(James Carlsmith)进行了实验研究。
二、实验介绍
1.实验目的
探究在认知失调状态下,个体如何适应和改变来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2.实验过程
1959年,费斯廷格和卡尔史密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认知失调实验。该实验的被试由71名正在学习心理学的低年级大学男生组成,告诉他们所做的实验叫做行为测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