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3期
编号:13172687
例谈小学生团辅课中的游戏精神(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3期
     〔摘要〕“游戏精神”突显的是个体生命成长初期特有的自由、梦想、追求愉悦等人类本能的精神特点,更多地显示着人的“自然性”。教育应当尊重人的天赋的自然秉性并加以引导,“正如水流不遇礁石不会激起生动的波纹一样,本能冲动不遇到代表社会和伦理的意识的阻抗也不会转变为人的感情”。使“游戏精神”与教育走向融合,在团辅课中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能克服“重道轻情”“强说弱行”的倾向。

    〔关键词〕团体辅导;游戏精神;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3-0011-03

    一、三种常见团辅课带来的思考

    (一)“品社式”的团辅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多为:入学时的生活、学习、人际适应问题;智力开发中兴趣、动机培养、学习疲劳及困难等学习问题;逃学、说谎、偷东西、破坏公物、霸道、攻击等品行问题;电视迷、游戏迷等非品行问题等。目前在我们的小学课程中有一门《品德与生活》(高年级为《品德与社会》),其中不少内容涉及以上列举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在学校中由于人员的紧缺,心理辅导者多由班主任担任,而且由于课时的安排,团辅课多与班队课重叠。故不难出现二者混淆之现象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