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70874
“窗”可破,“破窗效应”不可要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6期
     〔关键词〕破窗效应;启示;措施

    “破窗效应”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玻璃窗,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窗。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衍。

    “破窗效应”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学校班级管理中,容易产生“破窗效应”。例如:迟到、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破坏课堂纪律、考试作弊等现象。当一个学生破坏了班纪班规,而没有受到有效的制止,就易出现“破窗效应”。因为示范效应,这些行为就会在该生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泛化,也可能会在其他学生中迅速蔓延开,不利于整个班级管理秩序的维护。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防止出现“破窗效应”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去努力。

    一、建立一扇有弹性的“窗”比建立坚硬的“窗”,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什么样的“窗”更合适,取决于建立“窗”的目的。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从个体视角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