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8期
编号:13169549
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的处理原则(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8期
     实际上,价值中立原则和共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共情时刻,心理咨询师才能够完全忘我,不再关注自己的心理、态度和价值,全身心体会来访者的感受。在这个时刻他心中没有任何评判,只有体会和感受,他是价值中立的。

    然而,虽然理论上可以做到价值中立,但是在实践上正如共情很难做到一样,价值中立也很难做到。完全忘我是很难的,不忘我则心理咨询师的“自我”随时存在。只要一个人没有做到完全忘我,他对事物、行为和人格的价值评判就是自发的、自动化的过程,他不可能做到价值中立。一个心理咨询师听到来访者做的某件对自己的价值观来说是非常坏的事情时,他一下子就自动产生了评判:“这不对!”随即他就会自动产生一种否定性的情绪。

    如果这个心理咨询师受到过培训,并认为“我应该做到价值中立”,则他实际的心理活动是,压抑自己心中评判性的语言,在心中对自己说“不,我不要说这不对”,同时他会压抑自己的否定性情绪,告诉自己“不,我不应该对来访者生气,我应该接纳他并且价值中立”。这样做之后,这个心理咨询师自以为自己“价值中立”了,但是这完全是一个假象。因为他的评判一经产生就不会因压抑而消失,他的否定性情绪也不可能因压抑而消失,这些只会变得更为隐蔽。而隐蔽后的评判和否定性情绪将更具有破坏性,因为这里增加了一个破坏性的因素——不自觉的欺骗。

    有的心理咨询师更是马上认同了自己的评判,不过他试图掩盖自己的评判:“这个人真是很不善良、很讨厌,不过,我不应该让他看出来我讨厌他”“他的想法错了,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不过,我不能让他觉察到这一点”。这是自觉的欺骗。有人引用马斯洛的话“医师……对世界的信念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