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8期
编号:13169223
校园暴力及其心理干预探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8期
     〔摘要〕校园暴力是近年来中小学校园中常见的现象。本文对校园暴力的概念、成因,国内外校园暴力的现状及相关对策作了介绍,并提出以心理干预来预防校园暴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成因;校园暴力现状;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8-0013-03

    近年来,犯罪低龄化、青少年犯罪成为世界范围内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大、中学校园中,甚至小学校园中,都存在着打架斗殴、强势学生欺压弱势学生、勒索钱物、殴打辱骂教师、盗窃师生和校内财物等形式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也有教师凌辱体罚学生、校外人员闯入校园实施犯罪等现象,这些行为大体可归结为校园暴力。随着校园暴力的不断发生,校园不再那么单纯,并且在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因此,校园暴力不仅是犯罪学、社会学、法学范畴的问题,也是心理学、教育学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暴力不只是我国特有的问题,美国和日本校园暴力问题也十分严重。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没有对校园暴力进行明确的定义。校园暴力发生的地点不仅包括学校,校园周边和一些相关的地点都可以算在内。另外,校园暴力现象牵扯的相关人员也不只是师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外校入侵人员与师生之间也应包括在内。在研究了一些文献和资料后,笔者认为以下定义基本能涵盖校园暴力的范围,并且能准确解释这一现象: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应当是指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

    校园暴力的成因有很多,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开始研究校园暴力。美国的研究者认为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的缺失、糟糕的学习成绩、毒品问题、对前途失去信心、贫穷以及很容易得到武器。笔者认为,校园暴力的成因可分为:个体差异、社会影响、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

    1. 个体差异

    青少年处在身心快速发育期,每个人都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在青春期,许多微小的事物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发展。他们生理上渐渐发育成熟,但是心智上的成熟还远远不够,他们体力充沛、情绪易冲动、不冷静、做事不考虑后果,急于向大人们和社会展现自己的个性。有一部分人喜欢被人崇拜,爱出风头,渐渐在校园中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自己要做“老大”,成为强势的一方。另一部分学生并不爱出风头,喜欢独来独往,为人内向,渐渐就成了弱势的一方。长此以往,强势的一方为了向其他学生炫耀自己的威风,就会对弱势的学生施暴,而大部分学生不敢招惹强势的学生,因此很少有人对他们提出抗议,这也促使了校园暴力的不断发生。

    同样,对于成年人来说,每个人的人格特质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攻击性很强,喜欢欺负弱者,年龄小、身体又未发育完全的未成年学生就成为他们的施暴对象。学校的教师、闯入学校和校园周边的成年人对学生的犯罪也成为组成校园暴力的成分之一。

    2. 社会影响

    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尤其喜欢看动画、电视剧,喜欢打游戏,而许多动漫、游戏和影视作品中都含有暴力、凶杀、犯罪、色情等情节和画面。青少年很容易盲目模仿其中人物的行为,而无法准确判断这些行为是否触犯法律。心理学实验也证明,观看暴力视频之后会激发大部分人的攻击性,长时间观看暴力视频的人,攻击性更比常人高出数倍。因此不良的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只是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更能在他们无意识的情况下激发他们的攻击性。

    同时,当今社会充满竞争,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讲是一股无形的压力,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不适应竞争的学生来讲,他们在竞争压力的日积月累下,精神得不到松弛、调整,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会导致精神崩溃,以至于把这股压力转移到他人及社会,对他人或社会进行攻击。当然,有些成年人也会因为社会的巨大压力导致一些不满情绪,这种情绪不断积累,最后导致他们对处在弱势的学生施暴,以此来缓解自己的愤恨情绪。近两年,我国多地发生了社会人员砍伤砍死无辜幼儿、小学生的事件。巨大的压力、对社会不满导致精神崩溃,从而实施犯罪,这一现象应该受到充分的关注。

    3. 家庭因素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庭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首先,不完整的家庭使孩子无法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温暖,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有一定缺失,变得冷漠、偏执,十分容易发展成校园暴力中的“强势”一方,或者是被侵害的“弱势”一方。其次,子女十分容易习得和模仿父母的行为和习惯,如果父母有不良行为,子女也会受影响。再次,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要求不严,一味顺从,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个性,个人私欲膨胀,自我评价过高,与人相处缺乏谦让、容忍,为一点小事便可大打出手。而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更会激发处在青春期的子女的叛逆心理,有时不但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反抗行为。如果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再对子女实施暴力,则更容易造成严重的伤害,子女会习得父母的暴力行为,无法反抗强势的父母,则会对比他们弱势的群体进行施暴。还有,由于家长缺乏与孩子和学校的交流和沟通,缺乏积极、健康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因家庭而诱发的校园暴力也时有发生。

    4. 学校教育

    校园暴力问题虽然严重,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除了校外人员引起的事件,多数校园暴力大都是发生在一些不好的学校。这里所谓的“不好的学校”是指校风不好,教育水平低,教师素质不高,学校管教、监管方式不当等传统意义上的“差学校”。教育水平低导致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觉得自己以后没有好的发展,也就更加颓废、不求上进,整日泡在游戏厅、网吧、酒吧等本不该学生出入的场所,接触一些社会不良人员,自然造成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一多,校风持续下降,也使得更多学生误入歧途。学校不当的管教、监管方式也会使学生更加放纵,因此学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他们遵守道德法规,明辨是非。教师对学生的不公平待遇也会引起学生的不满,积怨太久就容易发生犯罪。近些年部分学校频繁出现教师虐待学生的事件,一些教师丧失师德,没有起到表率作用。, http://www.100md.com(王笑妍)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