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167078
中小学受欺负者心理特点分析与教育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1期
     〔摘要〕校园欺负是目前中小学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攻击行为,它对儿童尤其是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欺负行为与受欺负者这一群体的人格、认知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研究从依恋、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心理控制感、归因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受欺负者的心理特点,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受欺负者人格、心理特点的教育干预措施。

    〔关键词〕校园欺负;心理特点;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1-0013-03

    一、引言

    近年来,校园欺负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所谓欺负,就是指一种故意的攻击行为,反复攻击那些不容易反击和防护自己的人[1]。欺负行为与一般攻击性行为相比有其特殊性,首先,体现在欺负者与受欺负者间在力量上具有不均衡性[2],如身体状况、年龄、能力等。其次,体现在欺负行为的反复性。欺负行为在中小学屡见不鲜,而中小学生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阶段,许多研究都表明校园欺负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如身体受到伤害、逃学、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及其他相关症状,而最严重的后果则导致受欺负者自杀。对中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大多是对欺负者加强法制和思想品德教育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