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叙事研究(1)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者;叙事;社会适应叙事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论为基础,是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叙事是指用于表现一系列相关事件的一段论述,或者一个例子。在个体生命历程发展中,必定存在着许多有效反映即时身心状况的真实事件。这些事件当中的某一事件或某类事件能有效反映个体的某种身心状况,但也可能其他事件所反映出的身心状况与之截然不同。因此,叙事研究者往往带有某种既定的、先入为主的观念选择事件,以印证自己的研究假设。在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叙事研究中,研究者致力于把叙事作为了解他们心理行为、社会交往及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手段,却没能逃脱既定的刻板思维,即以农村留守儿童为“弱势群体”或“问题群体”作为研究假设,大肆叙述其消极事件,最终得出其心理问题突出、行为偏离明显、人际交往退避及道德品质亟待提高的结论。事实上,农村留守儿童并不是一个分化的群体,他们当中也存在诸多适应良好的。如果我们能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以更为积极的态度看待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或许更能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积极地适应生活,进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鉴于此,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笔者多年的留守经历进行剖析,为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供参考。
一、困境与超越:我的留守儿童生活经历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的教育工作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