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60774
利用活动构建农村高中学生的心理安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6期
     〔关键词〕活动;农村高中生;心理安全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人自身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马丁·塞里格曼说过:“积极的力量让幸福可以永恒。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催化心理学从只关注于修复生命中的问题到同时致力于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

    塞里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天分和意愿都很充足时,失败也可能发生,这也许仅仅因为这个人是一个悲观的人。我们应该让学生处在乐观之中,因为乐观主义者更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更愿意追求成功。纵使有挫折和失败,他们也能乐观地面对。

    积极心理学主张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进行研究。面对一群高中生,我们怎样让他们在高考的压力下拥有一颗积极健康的心?现从通过活动构建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的心理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农村高中学生现状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农村学生。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可能意味着自己现状乃至家庭命运的改变。于是,农村高中学生每天都被迫一头扎进书堆里,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一心只希望自己能每次考试都有一个很好的分数;有些农村学校为了声誉,唯高分论,只在乎学生能否冲进名校,于是给学生创设的是一个只供学习的殿堂;农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认为孩子学习好就是成功。这样就使得农村学生不敢将心思用到学习之外去。成绩好的学生每天患得患失,生怕某次考试考砸了,生怕高考考不进一个好大学;学习中等的学生每天拼命地追赶,希望能战胜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看不到希望而懈怠学习,有的甚至干脆放弃学习。这些情况使得学生心理压力很大,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