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23期
编号:13154210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23期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存在形态

    近年来,由于课程理论研究在我国有了极大的发展,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小学的强力推进,课程意识成了人们基本的教育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引起理论界、行政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第五部分“教材开发与管理”中对学校、教师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要求,指出:“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的重大使命,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课程资源按照存在形态,可以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包括各种教材、教辅资料、校内环境、校外环境等,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包括人力精神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校内工作人员、家长、其他人员)和文化资源(如班级文化、社团文化、学校文化、社区文化、媒体与网络文化等)。

    一、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显性和有形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1.各科教材

    这里所说的教材不仅包括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所有科目的教材,这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现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每一主题的精髓,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