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期
编号:13142926
良性暗示在高中教学与管理中的运用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期
     〔关键词〕良性暗示;高中;教学与管理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自尊心强、渴望独立、逆反心理较强。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对高中生的教育,采用合适的暗示策略,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暗示是指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1]。良性暗示是指对受暗示者情绪与意志发生积极作用并使其身心发展趋向健康的心理暗示[2]。如何在高中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班主任工作等几个方面恰当地运用暗示策略,提高高中教学与管理的实效性?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于我校实际,采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我们开展了在高中教学与管理中运用良性暗示策略的实践研究,意在从我们的实践中总结出良性暗示策略在高中教学与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操作方式及注意事项,进一步推动学校教学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一、良性暗示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 http://www.100md.com
    我们研究暗示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把暗示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便更好更快地达成教学

    目标。

    根据暗示的来源,我们将暗示划分为情境暗示、他人暗示与自我暗示。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将情境暗示与他人暗示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暗示。无论是情境暗示还是他人暗示,如果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暗示,则只能说暗示暂时有效。只有将外部暗示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暗示,对学生的自我发展真正起到作用,才能说情境暗示和他人暗示达到了目的。基于教学实践,我们构建了在高中学科教学中运用良性暗示的参考操作方式。

    见下图:

    在这一结构图中,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况是教师选择暗示策略的依据,教师通过使用情境暗示和他人暗示,并使这两种暗示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暗示,从而达到调节和改善学生行为和心理的目的。运用以上参考操作方式,充分发挥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创设以下条件:1.高尚渊博的教师形象;2.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3.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 百拇医药
    案例一(良性暗示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案例主题:运用暗示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案例背景:我校体育教师田俊杰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曾遇到一个体弱、不好动且自卑的学生小林。通过了解,小林的心理状态是:身体弱小,不敢运动怕自己受伤;球技不好,怕人笑,他;在其他人面前有一种自卑感,自信心不强。

    案例片段:篮球场上,田老师发现小林只是看别人打,没有要和其他同学组队的意思,于是走上去用期盼的目光看着他,说:“我们几个组一队好不好?”在田老师的再三劝说下,他勉强同意打球。当比分打到4∶4时,田老师故做突破投篮的姿势吸引对方,再传球给他,他趁机把球投进了篮筐。“好球!”学生们都在鼓掌喝彩。田老师面带微笑地向他走过去,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

    继续!”

, 百拇医药     暗示策略分析:在此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暗示策略的做法是:运用行动暗示,激发其运动的欲望;运用宽松氛围暗示,激发其运动的潜能;运用口头言语暗示,激发其运动的信心;运用肢体语言暗示,激发其运动的斗志。

    二、良性暗示在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中的运用

    我们发现,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运用的暗示策略也应该有所不同。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往往产生陌生、迷惘、不理解的心理,表现出对研究性学习的抵触情绪。此时指导教师运用支持、目标等良性心理暗示方式,能激起学生开展研究的欲望。在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在探究受挫时往往产生灰心、困惑、欲打退堂鼓的心理,表现出缺乏克服困难继续探究的勇气。此时,指导教师运用倾听、理解和期待等良性心理暗示方式,唤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表达交流阶段,学生往往产生胆怯、羞涩、不自信的心理,表现出缺少勇于表达交流的胆量。此时指导教师运用信任、赏识等良性暗示方式,能鼓舞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实践,我们构建了在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中运用良性暗示的参考操作方式。见下图:
, 百拇医药
    在以上参考操作方式中,暗示策略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2.多种暗示手段相互作用的原则;3.愉快而不紧张原则;4.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原则。

    案例二(良性暗示在高中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运用案例)

    案例主题:运用倾听和理解作为良性暗示方式,缓解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心理压力。

    案例背景:我校杨荣波老师在指导“瞿溪镇废电池问题的调查研究”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过程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组长带几个成员找到杨老师,生气地说:“老师,我们再也不想搞研究性学习了!” 杨老师问:“你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此时,其中一个女学生说:“我们准备到环保局去采访,但是公关员事先没有把地址问清楚,我们去的时候广场路正在扩建,公交车也没有,害得我们凭两条腿走路,来来回回,走了近四公里的路,我的脚都磨出血泡了,结果还是没有找到……我再也不想去了。”说着说着,这个女学生已是泪眼婆娑。
, http://www.100md.com
    暗示策略分析与运用:教师的倾听和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良性暗示。心理学研究认为,让被辅导者将所经历的挫折和心中的痛苦倾诉出来,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其心理压力,而且有助于辅导者了解被辅导者的基本情况,便于对症下药。所以,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的时候,一定要倾听其诉说,理解其

    苦衷。

    面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委屈,杨老师以朋友的身份仔细地倾听着他们的诉说,不时以关心、同情和激励性的语言,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后来,小组成员一旦在调查中有什么困惑或收获,立即跑来告诉杨老师,显然他们把杨老师当成了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善于运用倾听和理解作为良性暗示方式,不仅有利于缓解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心理压力,唤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还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http://www.100md.com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