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期
编号:13143216
调转“新”方向,开启“心”领域(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职业生涯;专业发展

    我作为一名小学心理专职教师,已经在两所学校中度过了十多个年头的职业生涯了。从2000年起开始做心理兼职教师,到2003年任专职心理教师至今,要说这是一条路,是令人感到兴奋的,还是艰辛的呢?我想通过简要地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来梳理一下作为一名心理专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到底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到底需要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以及个人对未来专业发展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得到广大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共鸣。

    一、没有“新”方向,就不会有“心”开始

    还记得刚刚成为专职心理教师的时候,我总能接到一些学科教师“扔”给我的学生,向我讲诉关于这些“问题”学生的种种情况之后,就说“你是心理教师,你看怎么办?”我会因“心理教师”的称呼而感到被赋予了某种神圣的使命似的,觉得解决问题就是我作为一名心理教师的职责,而且是重要职责。
, 百拇医药
    随后,我就对这些教师说:“我知道了,我来处理吧。”然后煞有介事地把“问题”学生作为来访者进行个别辅导。然而多数情况下,这样的个案往往还没有进行几次真正的辅导,就因为各种原因而终止了辅导,随之而来的是写一份不能称为个案小结的小结。这样的情况在我的工作中不胜枚举。更令人意外的是,有些教师领着学生怒气冲冲而来,说了一大堆话之后(有时候竟然不知道是说给我听的,还是说给学生听的),我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就领着学生走了,而等我想要做一些深入的了解时,教师的回答却是“没事了”。

    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消防队员,等待着“警报”拉响的一刻,然后不顾一切地冲向火海,解决自己认为可以解决问题,而结果往往是不仅无法控制“火势”,反而弄得自己失去了方向。当然我没有任何想要责怪前来寻求帮助的教师的意思,反而觉得他们对我是信任的,所以才会在困境中找到作为心理教师的我帮忙。

    我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消防队员”呢?在不断地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之后,我发现依然不能有效地让“突如其来”的来访得以圆满解决。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心理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向改成预防问题发生,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 百拇医药
    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当学校整体都对学生发展起到作用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出色。如果学生是乐于接受教育的,并能在学校各项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感,那么所谓的师源性问题和厌学情绪就不会那么突出了。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不能单一地指向“问题”学生和教师,而是要指向学校教育,指向学校的整体教育氛围。作为心理教师的我,有必要调转心理工作的方向,开辟新的领域。

    二、转换工作空间,“搬”出心理辅导室

    和许多心理教师一样,之前我的办公室在心理辅导室,而我就像一个“专家门诊”的坐诊医生似的,除非有教师带领学生上门求助,否则基本上不会有学生主动“上门求医”。因此我决定转换工作空间,把自己的办公室从心理辅导室“搬”出来。

    1. 心理教师“搬”出心理辅导室

    我主动要求从“心理辅导室”中搬出来,与学科教师一起办公,从形式上消减师生对于心理教师的陌生感,有利于心理教师主动观察、帮助学生并开展辅导工作,让学生感受到心理教师也是一般学科教师,只是专业领域不同而已。这样一来,学生看我的目光不再有疑惑,教师对我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 百拇医药
    2.心理谈话“走”出心理辅导室

    我认为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区分一般性“教师教育”和特殊性“心理谈话”是没必要的。所以,一旦有“心理谈话”,我就带学生到校园的走廊上、花坛边甚至是大树下,只要是学生熟悉的环境都可以是辅导的地方。这样“去标签化”的环境更有利于消减谈话阻抗,为后续的辅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转移工作重心,建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在学校领域中,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是“正常”的,而大多数所谓的“问题”只是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因此心理教师应该多做一些发展性的辅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 百拇医药
    因此,心理教师有必要承担起建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重任。在不同类型的课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辅导课。

    1.以基础性课程为依托,开设限定拓展课

    在学校原有的基础性课程中,我认为品德课的育人目标与心理辅导课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只是育人方式存在差异,品德课强调认知和社会价值,而心理辅导课突出体验和心理成长,我认为可以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因此,从2010学年起,我校在春城校区的四年级进行试点,在四年级每周三节品德课中拿出一节开设为品德心理活动课。一年的试点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2011年起,我校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将品德心理课在莘松、春城、景城三个校区的四年级中推进,每班每两周上一节,由专职心理教师任教。

    除此之外,我还积极探索校本《心理辅导活动手册》的开发,初步划分了六大主题。为了能让学生保持对授课内容的新鲜感,我将《手册》设计成“活页”,即“一课一纸”的形式,可以灵活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利用活页纸开展教学。一张活页纸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又可以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

    2.以校本“学生成长体验课程”为依托,开展自主拓展课

    根据学生的需求,我一方面在校本“学生成长体验课程”的“快乐走班”版块开设了体验式的“心灵鸡汤”“心理游戏”课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课程内容按照参加课程的学生实际情况而设定,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形式的游戏体验,深受学生的喜爱。另一方面,我在校本“学生成长体验课程”的“健康养成”版块开设了“午间心理故事”课程,即每月利用两次午会课时间开设心理体验课程,该课程统一备课,采用视频、绘本、访谈录音等途径以广播的形式实施。, 百拇医药(王晨骊)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