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力量为核心的心理健康行为模型研究(3)
四、结论
心理健康相关学科的研究表明,个体在意识到自己的健康目标之后,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形成相应的策略,也就是说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去努力使自己的态度及行为与目标始终保持一致。而把解决心理问题作为健康目标并不能促进他们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积极力量是一种生长性目标,会使个体在生活中永远处于不断追求幸福和不断发展自己的状态。因此对中小学生来说,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目标相当重要。
长久以来,学校一直被当作传授知识的工具性场所,而被忽略了作为激发学生精神成长的生命力场所的可能性。提倡培养积极力量,实际上是提倡以自我实现为导向、以幸福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帮助中小学生识别自己身上的个性化积极力量,并意识到自己在其他积极力量方面的潜能,就是建立健康目标的过程。当教育者把目光投向中小学生的积极力量时,这种关注就是一种养料,学生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力量会不断生长,让他们从更好的角度认识世界并和周围的环境互动,为自己带来切实的积极结果。拥有积极力量的中小学生,其心理状态不只是“没有问题”,而是能够促进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复杂但更有效的长期投资,这种教育恢复了教育的本来功能和使命,使得人的积极力量和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生活得幸福。这为青少年未来的自我发展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陈晓娟, 任俊, 马甜语. 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J]. 心理科学, 2009,32(2): 487-489.
[2]Park N, Peterson C, Seligman M E. Strengths of character and well-being[J].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4,23(5): 603-619.
[3]Dahlsgaard K, Peterson C, Seligman M E. Shared Virtue: The Convergence of Valued Human Strengths Across Culture and History[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5,9(3): 203.
, 百拇医药
[4]Wright T A.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 idea whose time has truly com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3,24(4): 437-442.
[5]张高产.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心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22(2): 36-38.
[6]Shimai S, Otake K, Park N, Peterson C, Seligman M E. Convergence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American and Japanese young adults[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06,7(3): 311-322.
, http://www.100md.com [7]Kanfer R, Ackerman P L.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An integrative/aptitude-treatment interaction approach to skill acquisi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9,74(4): 657.
[8]詹鋆, 任俊. 自我控制与自我控制资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20(009): 1457-1466.
[9]任俊, 彭年强, 罗劲. 乐商: 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命运的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21(004): 571-580.
[10]任俊, 叶浩生. 积极人格: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 120-126.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金华,321004)
编辑 / 杨 怡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林曼?任俊)
心理健康相关学科的研究表明,个体在意识到自己的健康目标之后,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形成相应的策略,也就是说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去努力使自己的态度及行为与目标始终保持一致。而把解决心理问题作为健康目标并不能促进他们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积极力量是一种生长性目标,会使个体在生活中永远处于不断追求幸福和不断发展自己的状态。因此对中小学生来说,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目标相当重要。
长久以来,学校一直被当作传授知识的工具性场所,而被忽略了作为激发学生精神成长的生命力场所的可能性。提倡培养积极力量,实际上是提倡以自我实现为导向、以幸福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帮助中小学生识别自己身上的个性化积极力量,并意识到自己在其他积极力量方面的潜能,就是建立健康目标的过程。当教育者把目光投向中小学生的积极力量时,这种关注就是一种养料,学生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力量会不断生长,让他们从更好的角度认识世界并和周围的环境互动,为自己带来切实的积极结果。拥有积极力量的中小学生,其心理状态不只是“没有问题”,而是能够促进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复杂但更有效的长期投资,这种教育恢复了教育的本来功能和使命,使得人的积极力量和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生活得幸福。这为青少年未来的自我发展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陈晓娟, 任俊, 马甜语. 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J]. 心理科学, 2009,32(2): 487-489.
[2]Park N, Peterson C, Seligman M E. Strengths of character and well-being[J].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4,23(5): 603-619.
[3]Dahlsgaard K, Peterson C, Seligman M E. Shared Virtue: The Convergence of Valued Human Strengths Across Culture and History[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5,9(3): 203.
, 百拇医药
[4]Wright T A.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 idea whose time has truly com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3,24(4): 437-442.
[5]张高产.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心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22(2): 36-38.
[6]Shimai S, Otake K, Park N, Peterson C, Seligman M E. Convergence of character strengths in American and Japanese young adults[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06,7(3): 311-322.
, http://www.100md.com [7]Kanfer R, Ackerman P L.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An integrative/aptitude-treatment interaction approach to skill acquisi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9,74(4): 657.
[8]詹鋆, 任俊. 自我控制与自我控制资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20(009): 1457-1466.
[9]任俊, 彭年强, 罗劲. 乐商: 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命运的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21(004): 571-580.
[10]任俊, 叶浩生. 积极人格: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 120-126.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金华,321004)
编辑 / 杨 怡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林曼?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