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9604
巧妙的家访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4期
     〔关键词〕家访;家庭治疗;问题学生

    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教授在《当代教育学》一书中指出:“问题学生是由于个体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张扬,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对象。”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等。

    问题学生一般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是家庭系统的一分子,是整体的一部分。家庭对孩子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家庭的结构、气氛塑造着儿童的态度、信念、价值观、自我感和行为表现。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对其成员的不良行为具有塑造作用,也有改变作用。很多孩子表现出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家庭中找到原因,也可以从家庭中找到改善、治疗的方法或者手段。

    家庭面访,简称家访,是教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与家庭的重要沟通方式。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家访能够起到电话访谈、学校约见、家长会等方式所不能达到的作用和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家访中,教师可以运用和实施家庭治疗,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着重发现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去现场投诉;要在家访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盯着学生的问题本身。教师的家庭治疗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看作一个整体,目的在于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即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促成孩子的变化。家庭治疗要帮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家长认清自己的角色,协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成长,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班曾经有一个女生,名叫琪琪,初一年级,14岁,有自杀倾向。琪琪父母早婚,琪琪出生后不久,父母离异,一岁的琪琪随母亲生活。由于琪琪母亲个性中的不良因素,且对前夫怀有怨恨,她把琪琪作为条件要挟前夫,致使琪琪长期对亲生父亲有偏见。琪琪面对生活的压力,曾经一度想以自杀逃避现实。琪琪的亲生父母在离婚后都各自重组家庭,父亲与第二任妻子育有一子,几年后,儿子被诊断出自闭症,再度离婚,儿子被送回乡下的祖父母家抚养。琪琪的父亲找了第三任妻子,再育有一子。

, 百拇医药     在琪琪的经历中,也曾经有老师去她的母亲处家访,是了解情况式、通告式的家访,教育效果并不明显。琪琪的成长被生活环境压得扭曲了,其表面原因是:琪琪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受家庭影响很大,而大人们却在闹情绪,互相指责,苦的是孩子。从在心理学层面解析:改变是家庭中所有人的事,承受痛苦比解决问题容易。面对这个不幸的孩子,我尝试把家庭治疗手段应用于家访,帮助琪琪度过心理危机。

    一、教师的心态和观念

    实施家庭治疗的首要注意事项就是教师的心态和观念,教师的心态影响家访的成功。教师需要有以下四种心态和观念。

    1.尊重

    尊重学生家庭中所有的成员,尊重每一个家庭的现状。我初次接触琪琪的时候,她比较抗拒被人深入了解自己的问题,说出来的都是母亲给她灌输的愤怒的话。她的样子不像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而像一个愤怒的妻子。
, http://www.100md.com
    我没有与琪琪表层的、愤怒的意识对抗,而是选择尊重她所有的表现,并且使用“空椅子技术”,使琪琪的内在心理问题投射出来。如果教师能肯定一切,不作主观干预,不论孩子表现如何,都相信其背后有一定的缘由,就能推动问题孩子的变化。这种教育方式影响深远,亦是最能让孩子所接受的。只有教师内心平和,不与孩子起巨大冲突,也不排斥孩子,才有机会教育好孩子。

    2.谦恭

    谦恭能使教师远离自大,不会随意解释和自以为是;谦恭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不因学问、能力而骄傲自大,也不能因教师的职责而随意指责家长的教育行为。

    虽然通过多次家访,我看到了琪琪亲生父母的问题,看出了家族力量的纠葛,我却没有直接指出,而是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改善的方法,对所有人的做法都表示了理解、支持和尊重。谦恭的教师,能虚心谨慎,礼待家长和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而作出改变。
, 百拇医药
    3.相信爱

    我相信琪琪对她的父母有着深深的爱,同样,父母对琪琪也有着深深的爱。只是这些爱没有流动,没有正确地传递给孩子。

    4.家庭安全感

    孩子的问题总是伴随着孩子安全感的缺失,琪琪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家庭安全感。我看到的是琪琪用“问题”来换取爱,用“问题”来表达她对家庭、对父母的爱和忠诚。大人们在闹情绪、离婚,夫妻互相指责,琪琪就表现出对外界事情的愤怒、情绪多变以及对物质的贪求。琪琪是在用“问题”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希望以此挽救家庭。

    二、教师的方法和技巧

    1.观察

    教师在家访中要细致观察家庭的环境,观察家庭成员的情况,感受家庭氛围。要把家长、孩子和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去观察,观察孩子的问题是否与家庭有关,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孩子的成长。
, http://www.100md.com
    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带有主观判断的成分,而是要为孩子的未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不能完全孤立地看待邪恶和善良,如果要对一个完整的人开展心理工作,就必须超越道德的判断。这样,教师才能看到更大的系统现象以及它们对个体的影响。在观察中,我看到了琪琪母亲的问题,其自身心理不成熟,控制欲望强,而父亲相对比较成熟,处理事情的方式也比较合理。

    2.解析和重新建构

    在家访中,教师要对孩子的情况进行重新建构,让家长和孩子构建新的行为模式。教师可以建议新的行为,提供行为指导,例如:讲正面的话、不批评对方、奖励新行为、改变居住地、尝试和父亲共同生活等。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也是改善孩子问题的关键。教师面对的是家庭长时间积累的不良的行为模式,要改变的难度相当大。

    在对琪琪的家访中,我对她的亲生父亲使用了“意象对话技术”,唤醒埋藏在琪琪父亲潜意识中的对家庭的爱,协助琪琪父亲整合自身的资源。琪琪父亲开始调整个人的想法,面对自己的责任,主动承担痛苦,寻找和解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我对琪琪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技术来改变琪琪的不良认知,使琪琪开始加深对父亲的认同,尝试和父亲共同生活。

    我通过家庭治疗协助家长和孩子辨识家庭或组织背后的动力状况,使用家庭系统排列,把隐藏在潜意识的动力带到光亮的地方,同时调整被干扰的家庭系统,让爱重新在家庭中流动。

    3.治疗性指导

    一些家长常常找不出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教师就要指导家长应该做什么,提供有帮助性的指导,并注意观察实际效果。教师应该让家长知道,孩子其实很懂事,只是和我们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家长多微笑,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互动和沟通;一起做家务、做运动也是用心沟通的交流方式。

    三、家访的注意事项

    1.教师不能包揽责任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能不能改善孩子的问题,要看家长的行动,教师只是治疗、教育过程的引导者。

    2.教师不能控制家长和孩子

    教师可以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新的行为模式,建议新的做法,但是要尊重家长和孩子,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允许事情不发生改变。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肯中学,佛山,528200)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杨 怡, 百拇医药(庞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