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
〔关键词〕精细动作;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实验
一、引言
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够取物体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筷子的使用技能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典型的精细动作技能,使用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际操作活动,也是中国儿童早期功能性动作技能习得的重要方面。随着生态化研究思路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对具有文化特异性的筷子使用技能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实验介绍
, 百拇医药
1.实验目的
考察筷子使用技能的发展规律以及筷子使用技能与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2.实验过程
为考察筷子使用技能的发展规律,董奇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从北京市一所街道幼儿园和普通小学随机选取4~8 岁被试共151 名,又从北京市一所高校选取大学二年级本科生30 名作为成年组被试。为考察儿童筷子使用技能发展水平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从北京市一所普通小学一、二年级共8 个班的学生中由班主任限额提名选取“学习好”和“学习差”的两组学生共60 名。
本实验参照国外已有的动作测验,编制标准化的筷子技能测验。该实验使用的测查材料主要有:测查板两个(板上有3×3共9个直径为4.5cm的圆形凹槽,深为0.5cm,每两个凹槽间中心距离为2.0cm);日常使用的成人筷子一双;木制圆球9个(1.5cm直径);木制正方体27个(边长为0.9cm的9个,边长为1.5cm的9个,边长为3.0cm的9个);黑豆9个,花豆9个,直径大约为0.5cm的豌豆9个;木制小棍4个(0.7×3.0cm)。
, 百拇医药
实验开始后,将两个测查板放在桌上,确保测查板与桌边相距5cm ,两板的平行间距为10cm;被试坐在小桌前,正对两测查板中线,双肘与桌面齐高;向被试简要介绍测查任务,并用4个木制小棍进行预试;要求被试以最快的速度用筷子将实验材料逐个从一块测查板夹起并放入另一块板的任意一个凹槽中;对每组9 个测验材料最长时限为2 分钟(共有7 组测验材料) ,若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任务,则停止这一组的测查。每个被试都进行7 组材料的测试,在每个被试间随机安排7 组测验材料。参照国外相关的精细动作编码系统,制定筷子使用技能的编码系统。以儿童完成任务过程中夹取物体的次数为衡量技能精确性的指标,以其完成测验任务的时间长短作为衡量技能时效性的指标,以其调整把握筷子手形的次数作为衡量技能稳定性的指标。
3.实验结果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筷子使用的精确性、时效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提高。学业成绩好和差的儿童在筷子使用技能的稳定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筷子使用技能的时效性和稳定性与其语文成绩显著相关,与数学成绩相关不显著。
, http://www.100md.com
三、实验应用
精细动作主要指手腕、手指运动的灵活程度和动手操作的敏度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手眼协调性。主要包括握、捏、抓取、捻、拉、拽、对敲、对拍、折叠、捆绑、换手等细小动作。它反映了手眼协调性和快速操作的灵巧性。手部肌肉动作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但体现了儿童动手的能力、视觉运动协调的能力,而且主要反映了人的精细感觉和对外界刺激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所决定的。以上的实验也证明,筷子的使用技能等精细动作与儿童的学业成绩有关。 俗话说“心灵手巧”,通过手部小肌肉的运动,可以初步判定个体的大脑皮层是否完整无损,所以说,手部动作是预报智力的潜在指标。
那么应该如何训练儿童的精细动作呢?我们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触摸抓握
在孩子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小手前,一般在0~3个月时,养育者应当经常和他一起做一些触、摸、抓、握的游戏。尽量让孩子接触各种不同质地、形状的东西,如硬的小块积木、小电池、塑料小球、小瓶盖和小摇铃,软的海绵条、绒毛动物、橡皮娃娃、充气玩具、衣领被角,干净的树叶、小草、芹菜根等,以丰富他的触觉经验,锻炼手的抓握本领。
, 百拇医药
2. 戴花手套
为使孩子早日发现自己的小手,可以用一双色彩鲜艳的袜子,将末端剪开,套在孩子的手掌上。可将孩子的小手举在他的眼前晃动,并说“手,手”。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小手,就常常花许多时间把手翻过来翻过去地看个没完。这是他观察了解自己身体部位最初的探索活动。
3.主动够物
在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小手之后,养育者就要及时培养他的够物活动。先是够桌面上距手约2~3厘米远的各种便于抓握的玩具,如哗铃棒、塑料钥匙等;同时学习击打、够取悬吊在眼前不易移动或半固定的玩具,如填充了海绵或布条的成人的手套;再学习够取易移动而不易抓住的玩具,如“健身架”上悬吊的塑料小球或会翻跟斗的小熊等。
对于几个月的儿童来说,主动够物是一项复杂的技能。当儿童发现他眼前新奇的玩具后,首先是将握着的小手张开,接着在视觉的引导下,小手接近物品,最后才准确地抓住并握在手中。为帮助孩子学会这个本领,在他3个月左右时,可以教他和别人“握手”。当养育者边说“握握手”并把手伸向他的手时,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会张开小手和你相握、向你问好。
, 百拇医药
4. 对捏
当孩子能用四指耙弄到桌上的小丸如维生素药片时,就可以训练他手指对捏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丸应由大到小,可从花生米到黄豆;小丸应放在孩子手的虎口之间,这样就会促使他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捏起小丸而不是停留在用四指耙弄到小丸的水平。假如孩子总是用拇指和其余几个手配合抓起东西而不是单独使用食指与拇指配合对捏,养育者可以用手将孩子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握在手里,让他能学着用拇、食指对捏。最自然的办法是给孩子添加固体食物时,将饼干掰成小块,放在干净的盘子里,让他捏着吃。
(选自董奇、边玉芳教授主编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书系》之《儿童心理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编辑 / 杨 怡 终校 / 任玉丹, http://www.100md.com(边玉芳 等)
一、引言
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够取物体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筷子的使用技能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典型的精细动作技能,使用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际操作活动,也是中国儿童早期功能性动作技能习得的重要方面。随着生态化研究思路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对具有文化特异性的筷子使用技能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实验介绍
, 百拇医药
1.实验目的
考察筷子使用技能的发展规律以及筷子使用技能与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
2.实验过程
为考察筷子使用技能的发展规律,董奇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从北京市一所街道幼儿园和普通小学随机选取4~8 岁被试共151 名,又从北京市一所高校选取大学二年级本科生30 名作为成年组被试。为考察儿童筷子使用技能发展水平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从北京市一所普通小学一、二年级共8 个班的学生中由班主任限额提名选取“学习好”和“学习差”的两组学生共60 名。
本实验参照国外已有的动作测验,编制标准化的筷子技能测验。该实验使用的测查材料主要有:测查板两个(板上有3×3共9个直径为4.5cm的圆形凹槽,深为0.5cm,每两个凹槽间中心距离为2.0cm);日常使用的成人筷子一双;木制圆球9个(1.5cm直径);木制正方体27个(边长为0.9cm的9个,边长为1.5cm的9个,边长为3.0cm的9个);黑豆9个,花豆9个,直径大约为0.5cm的豌豆9个;木制小棍4个(0.7×3.0cm)。
, 百拇医药
实验开始后,将两个测查板放在桌上,确保测查板与桌边相距5cm ,两板的平行间距为10cm;被试坐在小桌前,正对两测查板中线,双肘与桌面齐高;向被试简要介绍测查任务,并用4个木制小棍进行预试;要求被试以最快的速度用筷子将实验材料逐个从一块测查板夹起并放入另一块板的任意一个凹槽中;对每组9 个测验材料最长时限为2 分钟(共有7 组测验材料) ,若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任务,则停止这一组的测查。每个被试都进行7 组材料的测试,在每个被试间随机安排7 组测验材料。参照国外相关的精细动作编码系统,制定筷子使用技能的编码系统。以儿童完成任务过程中夹取物体的次数为衡量技能精确性的指标,以其完成测验任务的时间长短作为衡量技能时效性的指标,以其调整把握筷子手形的次数作为衡量技能稳定性的指标。
3.实验结果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筷子使用的精确性、时效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提高。学业成绩好和差的儿童在筷子使用技能的稳定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筷子使用技能的时效性和稳定性与其语文成绩显著相关,与数学成绩相关不显著。
, http://www.100md.com
三、实验应用
精细动作主要指手腕、手指运动的灵活程度和动手操作的敏度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手眼协调性。主要包括握、捏、抓取、捻、拉、拽、对敲、对拍、折叠、捆绑、换手等细小动作。它反映了手眼协调性和快速操作的灵巧性。手部肌肉动作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但体现了儿童动手的能力、视觉运动协调的能力,而且主要反映了人的精细感觉和对外界刺激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所决定的。以上的实验也证明,筷子的使用技能等精细动作与儿童的学业成绩有关。 俗话说“心灵手巧”,通过手部小肌肉的运动,可以初步判定个体的大脑皮层是否完整无损,所以说,手部动作是预报智力的潜在指标。
那么应该如何训练儿童的精细动作呢?我们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触摸抓握
在孩子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小手前,一般在0~3个月时,养育者应当经常和他一起做一些触、摸、抓、握的游戏。尽量让孩子接触各种不同质地、形状的东西,如硬的小块积木、小电池、塑料小球、小瓶盖和小摇铃,软的海绵条、绒毛动物、橡皮娃娃、充气玩具、衣领被角,干净的树叶、小草、芹菜根等,以丰富他的触觉经验,锻炼手的抓握本领。
, 百拇医药
2. 戴花手套
为使孩子早日发现自己的小手,可以用一双色彩鲜艳的袜子,将末端剪开,套在孩子的手掌上。可将孩子的小手举在他的眼前晃动,并说“手,手”。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小手,就常常花许多时间把手翻过来翻过去地看个没完。这是他观察了解自己身体部位最初的探索活动。
3.主动够物
在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小手之后,养育者就要及时培养他的够物活动。先是够桌面上距手约2~3厘米远的各种便于抓握的玩具,如哗铃棒、塑料钥匙等;同时学习击打、够取悬吊在眼前不易移动或半固定的玩具,如填充了海绵或布条的成人的手套;再学习够取易移动而不易抓住的玩具,如“健身架”上悬吊的塑料小球或会翻跟斗的小熊等。
对于几个月的儿童来说,主动够物是一项复杂的技能。当儿童发现他眼前新奇的玩具后,首先是将握着的小手张开,接着在视觉的引导下,小手接近物品,最后才准确地抓住并握在手中。为帮助孩子学会这个本领,在他3个月左右时,可以教他和别人“握手”。当养育者边说“握握手”并把手伸向他的手时,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会张开小手和你相握、向你问好。
, 百拇医药
4. 对捏
当孩子能用四指耙弄到桌上的小丸如维生素药片时,就可以训练他手指对捏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丸应由大到小,可从花生米到黄豆;小丸应放在孩子手的虎口之间,这样就会促使他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捏起小丸而不是停留在用四指耙弄到小丸的水平。假如孩子总是用拇指和其余几个手配合抓起东西而不是单独使用食指与拇指配合对捏,养育者可以用手将孩子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握在手里,让他能学着用拇、食指对捏。最自然的办法是给孩子添加固体食物时,将饼干掰成小块,放在干净的盘子里,让他捏着吃。
(选自董奇、边玉芳教授主编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书系》之《儿童心理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编辑 / 杨 怡 终校 / 任玉丹, http://www.100md.com(边玉芳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