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8期
编号:13135183
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活用”课程资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8期
     〔关键词〕品德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新课改的必要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开发出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这就要求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的观念,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出适合学生并受到他们欢迎的课程资源,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课程资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尝试。

    一、掌握《标准》,根据目标,利用“教材”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品德课程资源,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应该是处于首要位置的。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内容、目标,然后结合实际深入了解教材,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才能进行有目标的教学。例如,未来教育出版社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下的第四课“团结合作才能赢”的教学,该内容是安排在“合作”主题下的,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养成合作的做事习惯。其内容涉及故事、寓言、游戏等。在教学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目标为指导,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学习:创设情境(播放《三个和尚》歌曲,请学生们谈一谈听了该歌曲的感受);组织学生游戏,从中感受团结合作的作用(游戏:两人三足跑,背对背同行);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讨论、交流;延伸拓展: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等等。这样,教师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既引导启发学生理解了教材内涵,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理念的培养。
, http://www.100md.com
    二、依托“目标”,活学活用,重用“自身”资源

    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师—生”“生—生”“生—师”关系的相互转换、影响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得明显与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成功。要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来为教学活动服务。例如,用极具亲和力的语言鼓动学生,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用规范的板书、形象的简笔画调动学生,用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激发学生等。总之,只要有益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益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尽可以重用“自身”资源,引导学生高效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三、精心设计,结合学情,活用“生活”资源

    在教育、教学当中,要达成一定的目标,解读文本、教材是关键,但如何灵活巧妙地解读文本却是一门艺术。我认为,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充分掌握实际学情,将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等资源结合起来,尝试以综合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现身说法,讲故事,谈心得,重交流,这样既能降低文本难度,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习惯”这一主题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或者是家人的习惯,好的习惯要说一说好在哪里,不好的习惯说出为什么不好。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些习惯来讨论、交流:这些习惯好不好,值不值得学习,如何改正,等等。这样,将品德教学的资源从文本扩展延伸开来,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单调的书本知识拓展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当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可述说性更强,产生的情感共鸣也就更强烈,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 百拇医药
    四、大胆创新,服务教学,选用“辅助”资源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学手段也正逐步更新、改善。图像、实物、音频、视频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已走进课堂。品德课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将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有趣,它能使枯燥的文本、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妙趣横生,因为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当中,可选择使用一些更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如音乐欣赏、图片鉴赏、多媒体课件播放、主题动画演示、相关资料共享等。这些教学资源的引进都将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到听、说、看、读、议、写、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去。流畅有度、热烈有效,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总之,课程改革强调各学科的相关性、无限延伸性。合理利用、引进各种教学资源将使小课堂变成大学府,而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去挖掘、运用,我相信,只要本着一颗爱教育、爱学生的心,我们就一定会内强素质、潜心教学,而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也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西关小学,武威,733000)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陈春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