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9期
编号:13134151
以自信心培养为例的初中生小组心理辅导探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9期
     〔关键词〕初中生;自信心;小组心理辅导

    一、小组心理辅导的提出

    (一)目前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的心理辅导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个别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目标为主;个别辅导面对个别学生,针对性较强,以治疗性目标为主,双管齐下能较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当前的心理辅导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要面对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的指导都不同,师生间、生生间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受到很大限制;第二,个别辅导虽然针对性强,但是目前学校心理教师少,学生多,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二)小组心理辅导的可行性
, 百拇医药
    在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小组心理辅导可以成为第三种选择。原因如下:第一,初中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相对较集中,多在自我意识、学业考试、人际交往(包括异性交往)、情绪困扰等方面,可以针对有同类问题的学生展开辅导;第二,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同伴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更在乎同龄人怎么看自己,对父母和教师有叛逆倾向,与同龄人在一个小组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彼此;第三,近年来,西方、港台、大陆都有相当数量的学校探索使用小组心理辅导,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说明小组心理辅导是可行的;第四,小组心理辅导在帮助有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经济而有效,可以缓解心理教师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

    郑日昌、陈永胜认为,“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帮助那些具有害羞、孤独等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更有其特殊的功效。”这更体现了小组心理辅导的优势。因此,笔者尝试在本校进行小组心理辅导,帮助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索多样的学校心理辅导模式。

    (三)小组心理辅导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 百拇医药
    小组心理辅导又被称为小团体辅导,属于团体辅导的一种,指组长针对有某一类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参与者,进行集中的心理辅导,参与者理论上有2~12人,一般是5~10人。

    小组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是团体动力学,其主要观点认为一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力构成了“团体动力”,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在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组长(教师)要注重团体氛围的创设,提高咨询的效果。

    二、小组心理辅导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成功的小组心理辅导也必然离不开考虑周到的前期工作,大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小组的人数

    小组人数的界定主要考虑小组成员沟通的效果,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好,林孟平认为,小组人数为7~8人为宜,外加1~2人防止中途有人退出,保障最终人数在7~8人左右。笔者的小组原本有8人,由于中途有人退出,最后还剩下5人。
, 百拇医药
    2.辅导次数和时间

    一般每周1次,每次90~120分钟,总次数8~12次。笔者的小组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共进行了12次。

    3.辅导场所

    好的场所可以营造优良的辅导环境,利于成员的沟通与交流,如果没有专门的辅导室,找一个安静的、不被人打扰的空间也可以。

    4.封闭式小组

    小组心理辅导可以采用开放式小组,也可以采用封闭式小组,但最好是封闭式小组,人员固定有利于建立信任关系,能深入交流,便于组织,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5.小组成员的选择

    成员的性别、年龄、智力、家庭情况、组员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到小组辅导的效果,最理想的状态是成员的各项情况差不多,小组成员间同质性较高,但这不太可能实现。一般的小组成员都具有较高的异质性,有时候教师也没有选择成员的自由,只能在现有成员的基础上,针对他们的共同问题来进行辅导。笔者的小组成员就不是自己选择的,因为条件不允许。如果可以选择小组成员,可用的方法有:招募、问卷、访谈、教师推荐等。
, 百拇医药
    6.目标的确立

    要想有好的辅导效果,当然需要好的目标。最好能针对每个成员制定适合他的目标。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终极目标,一般性的目标就是直接目标,如提高自信心的小组辅导,直接目标应该是帮助成员提高自信。终极目标按马斯洛的观点是自我实现,成员能通过小组辅导得到成长。乍一看终极目标,我们可能会觉得很虚,但如果忽略了它,辅导往往会治标不治本。

    (二)实施阶段

    1.建立关系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长和组员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互相认识,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

    笔者在第一堂课上首先通过“棒打薄情郎”的活动让组员之间熟悉起来,步骤如下:首先填画胸卡,为自己挑选一个昵称,填写在胸卡上,并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昵称,然后围圈就座,选一人手执报纸卷成的“棒子”,组长喊出一位成员的昵称,被叫者左右两侧的成员要马上站起来,否则由被叫者给予当头一棒,“棒打薄情郎”,反复做,直到大家熟悉彼此的名字。其次,通过盲行―引导者相互交换的活动让组员体验互相帮助带来的快乐,增加组员间的互相信任,并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学会换位思考。

    最后订立小组契约,让学生们讨论哪些行为会影响团体辅导的进行,应该建立怎样的团体规范。在组员们一致通过的基础上签订合约,内容包括:按时参加每一次的小组活动;严守保密的原则;积极开放自己,与其他成员真诚互动等。

    2.主题探索

    本阶段的任务是组员之间通过讨论、探索共同关心的主题,刚开始时可能会遇到怀疑、拒绝、排斥等,但这也是组员有明显变化的阶段。

    笔者在本阶段主要安排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主题的活动,如通过让学生思考并分享: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植物、颜色、交通工具、电视节目、上帝……)我希望 ,因为 ,让学生探索自我概念。, http://www.100md.com(李珊珊)
1 2下一页